零售业细节决定成败
一股信息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国内的零售企业。执行者最常挂在口头的一个词,叫做“流程再造”。物美、快客、全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花费巨资,投入IT系统建设。
零售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热情正带动国内硬软件系统提供商快速发展。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却无奈地困惑于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提供了那么多软件硬件,这么多年下来企业却没多大长进?
“零售业信息化,不能以技术为出发点。”中者表示。
杨德宏指出了如今零售业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个误区:盲目崇拜系统的力量,为技术而技术。
系统不是万能的
“如果我早入行2年,一定不会让‘收款机’这个名词出现。”杨德宏说。他指出,这个名称本身是错误的。所谓的“收款机”(POS)其实是销售点系统,出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库存、搜集商品信息,而“收款”只是附带的功能。
但在国内很多零售企业中,收款机的作用真的就只是名副其实的收款机器了。根据零售业IT系统某研究报告,零售业中先进的设备、系统真正起作用的部分,仅有10%。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的“商业自动化”是中国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源头。当时,为引入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模式,国内首次有人提出要开始搞“连锁经营”。
为了实现连锁经营,“收款机”的引入顺理成章地成为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首个产物。
从那时候的“扔下算盘”开始,我国的零售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10年时间。“我们用10年的历程,走过了美者。
但是事易时移,但零售企业的观念并没能同先进的设备一起升级。
法国欧尚超市集团中国区信息系统总监杜凡非常同意上述观点。这个来华8年的法者表明,中国的消费者多变、市场多变,因此他们并不会盲目应用最高端、最昂贵的系统,而是更看重系统的弹性、适应性。
而这恰恰是国内零售企业所忽略的。“最近物美在做流程再造。但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优化流程,而是使自己的流程符合SAP软件的要求。这就是盲目崇拜系统的力量。”某零售咨询顾问对记者表示。
与多家国外零售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任职上海斯塔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的孙坚敏则认为,国内企业各部门结构定型化较差,业务行为的短暂性、多变性导致了流程的不稳定。如果零售企业的整个业务思路不改变,任何系统都无法发挥长期效用。
而据青岛利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李轻舟介绍,信息服务提供商本身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特别是软件公司,相互抄袭、恶性价格竞争等现象严重。这也导致了零售企业对其的不信任。
用IT来做零售
有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国内零售企业对IT的应用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水平。有人将其比喻为,在马车上安了一个发动机,按原来的规则,走原来的路。
而真正实现信息化的零售企业,其做法截然不同。其中极大部分的工作流程和细节都输入了电脑,只要店长按系统中规定的流程去运作,基本上不会犯什么大的错误。反过来如果某个店长在“自选动作”中别具创意,则可以通过系统复制到其他的店长的终端上。
李轻舟告诉记者,就数据管理这一块,国内外差距巨大。国内零售企业目前仍然满足于数据汇报,看不到真正的智能分析。而国外企业如Tesco等则充分地利用了采集来的信息,一方面对内作数据分析,对外还可以出售给有需要的企业。
国外零售企业的实践表明,IT不只是单纯的管理工具
零售业细节决定成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