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
一、概述
【定义】
癫狂为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病。
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
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
因二者在临床症状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达化,故以癫狂并称。
【病名源流】
癫狂病名出自《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躁狂越”之说,《素问·脉解》有“狂癫疾”之说;而《灵枢》有“癫狂”专篇,并分别描述了癫与狂:“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
《难经》提出“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河间六书》有“狂越”专篇。
《丹溪心法》“癫属阴,狂属阳”。
《证治准绳·癫狂癎总论》提出了“癫”与“狂”的不同:
【范围】
精神分裂症性疾病----表现为精神分裂症并不意味着“人格的分裂”,而更重要的是心理功能的分裂----目前强调有幻觉和/或妄想存在//存在的幻觉和妄想的数目越多,尤其是迫害妄想、被控制妄想、稳定地固定的心境不相称妄想和听幻觉,很可能进展为慢性精神病//其它突出的症状:语无论次以及病人不能用合乎逻辑和有目的的方式与其他人沟通//还有木僵与偏执亚型:木僵有迟缓性和激越性木僵(事实上木僵可能与情感性精神病关系更密切而非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偏执型以偏执样妄想为其唯一的主要症状且趋于保持稳定。
双相性疾病(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证侯特征】
【癫】
1、初发阶段==言语渐少,对人不热情,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工作积极性减退,对人冷淡、对亲人疏远、对事物不感兴趣,说话内容单调、空洞和贫乏,经常走动,情绪不稳;进而出现一些离奇的想法和动作。常伴头痛、头胀、头蒙、头响、头乱、不寐、倦怠乏力等症状。
2、充分发展期==临床症状丰富,生活工作能力下降或丧失,完全不适应社会。常见有①肝郁气滞、郁邪上扰,②痰火交结、上冲脑神,③气滞血瘀、上扰脑神等证候。
3、发展后期阶段==多因心神、脾意、肾志的功能失调,上不荣脑所致。常见①心脾两虚、上不荣脑,②脾肾两虚、脑神失养,③阴虚内热、热扰脑神等证候。
【狂】
1、初发阶段==因情志不遂,气机不畅,出现情绪不稳,时常发脾气,时而烦躁易怒,时而目赤怒视,时而头痛头胀,夜寐不安;继而暴饮暴食,渴喜冷饮,亦可出现兴奋话多,骂詈狂叫,冲动毁物,妄见妄闻,面红目赤,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2、充分发展期==发病较急,兴奋话多,急躁易怒,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知饥饱,甚则骂詈狂叫,逾垣上屋,气力培增,大便干燥,舌红,苔黄厚腻中部灰黑,脉弦滑数。
3、发展后期阶段==狂病日久,久狂不愈,时好时坏,热邪伤阴,虽表现狂笑,其势不久,狂叫声初促而后短,情绪不稳,时高时低,喉中干燥,语声嘶哑,虚烦不寐,焦躁不宁,头目晕眩,舌红苔白或无苔,或舌面光滑如镜,小便短少,大便秘结,时而机体倦怠。
表情淡漠:
沉默痴呆----与器质性病变的痴呆区别:反应迟钝。
语无论次----频繁的离题或不连贯。
静而少动----多喜:欣快----全身极度舒适感的高度心满意足状态,但病人是被动体验者,沉浸于体验中而心理是封闭自足的,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和兴趣明显削弱。
喃喃自喜(语)----大多为一种听幻觉的表现。
精神亢奋、狂躁不安、骂詈毁物(攻击行为)
动而多怒(易激惹:日常生活中小事情易让病人动怒,而事业、荣誉、地位、财富之类甚至面子和起码的尊严病人却无动于衷----此为器质性病变;精分可以基于妄想而与旁人冲突,也可无缘无故,来得突然而消失也快,事后根本否认并表现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神经症者有自知力便极力控制自已、发怒、后悔的三部曲,且发作局限在家里)
甚至持刀杀人。
或为少卧不饥、自高贤、自辨智、自尊贵(躁狂与妄想)。
兴奋话多的“精分”------不伴情绪高涨,与环境接触不好,情感变化与环境不配合,动作单调刻板。
躁狂症------情感活跃、生动、有感染力,与思维内容配合,与周围环境接触主动,洞察和反应敏捷。
心境高涨------与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合称“三高症状”:可伴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莽撞。
思维奔逸------随境转移、音韵联系、意联。
思维内容障碍----夸大妄想
活动增多----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而粗野,甚至攻击和破坏行为。
久病多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