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范文(通用6篇)
纪检监察机关是实施党内和行政监视的特地机关,在监视别人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的监视。xxx书记在中心纪委x次全会上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视”,这对纪检监察干部监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深法》等制度规定,从体制机制上筑牢监视防线。二是强化纪律监视。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遵守“四不准”规定,即不准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打算相违反的言论;不准越权批办、催办或干预有关单位的案件处理等事项;不准以案谋私、办人情案;不准跑风漏气、泄漏工作中的隐秘。强调违反办案纪律就是违反政治纪律,为纪检监察干部架设标准执纪用权的“高压线”。三是严格落实干部轮岗沟通制。严格按要求对信访举报、案件检查等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进展轮岗沟通,加强权力监视,防止消失以权谋私,以案谋私,办人情案、关系案等问题。四是深入落实责任追究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层追责。对纪检监察干部公务活动中有违纪行为的,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担当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领导担当重要领导责任,室主任担当直接领导责任,有关承办人担当直接责任。对有问题的干部,坚决查处,对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坚决调离。
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监视渠道,强化立体监视。一是组织监视。坚持上级监视下级,定期向上级纪委汇报工作,承受上级监视。定期向本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通报工作,承受组织监视。干部监视室定期巡访纪检监察干部,巡访被查处对象,巡访相关涉案人员,了解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状况,并把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提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社会监视。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离退休老干部等为党风政风建立监视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让监视员为纪检监察干部“号脉”。三是舆论监视。将纪检监察机关业务流程在网站上公开,让群众监视纪检监察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纪律审查通报制度,准时向社会公开纪律审查状况,承受社会对纪律审查工作的监视。四是家庭监视。向每名纪检监察干部家庭发放《助廉建议书》,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家属当好助廉“哨兵”,把住八小时之外关。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监视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必需完成好的课题。我们必需更加自觉、主动、严格地把自身置于监视之下,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才能有资格、有力量完成党和人民给予的历史使命。
监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乏2
加强基层干部监视工作,是增加基层政权执政力量,促进党员干部作风好转的重要保证,是预防犯罪、惩治腐败的有效措施。随着新形势的进展,如何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监视,已成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监视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有些县乡领导干部自觉承受监视的意识不强,认为上级监视是“不信任”、同级监视是“找茬”,群众监视是“不自量力”,思想上消极抵触;二是“上级监视不到、同级监视不力、群众监视不了”的现象在肯定范围内仍旧存在。不少群众对干部监视信念缺乏,认为“杀鸡给猴看,猴子不看,照样前腐后继”。
2、党内监视不力。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内监视乏力的主要症结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不到位,班子成员之间、成员与“一把手”之间缺乏强有力的内部约束。班子内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积极安康的党内思想斗争有所淡化,还没有形成批判与自我批判的深厚风气,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
3、监视机制不畅。领导干部“下”的机制还不健全,如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等,还没有实质性动作。职能部门还没有形成高效联动的全程监视运行机制,有时监视没有到位。人大、政协对“一府两院”的监视力度不够。群众监视条件不完备,渠道不通畅,监视保障体系还不能有效爱护群众监视的合法权益。
4、制度落实不够。当前,干部监视的制度规定措施已经不少,但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后续措施。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制度不落实关键在党政“一把手”,没人情愿往自己头上戴“紧箍咒”。
5、监视气氛不浓。群众监视、民主监视、社会舆论监视有时流于形式,有的监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监视、不敢监视的现象。
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范文(通用6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