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式桥墩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1、 《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 2004;
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系梁 L
模板竖直度应满足:0・3%H (柱高)且不大于20mm。轴线偏位小于10mm。模板拆除或倒运过程中,严禁抛扔
模板、对拉筋等。不予使用的模板应堆放整齐或入库存放,并用彩带布或其它覆盖物覆盖,防止淋雨、生锈。
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吊车提料斗吊送、串筒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施工方法。灌注混凝土前检查 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尺寸和保护层厚度,确保其位置准确、保护层足够。
1)混凝土浇筑要求:
(1) 、模板支立完毕,经检查无误后,即可浇筑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的污物、松动碎石。
(2) 、立柱浇注时应设减速漏斗和串筒,串筒底口与混凝土面保持不超过两米,浇筑过程中用全站仪监测其垂
直度,立柱浇注后高出设计标高1-2cm,以便于立柱与盖梁连接。
、插入振捣棒时稍快,提出时略慢,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洞。
、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1. 5倍,并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棒
插入下层混凝土 5—10c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质量。
、混凝土浇注后随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 30秒以上,捣固要适度,切不可漏捣和靠
模板振捣,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密实:
、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明显;
、振捣时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动器周围无气泡冒出;
、混凝土表面平坦、无气体排出;
、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观察模板的支撑情况,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浇筑,并通知现场 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处理好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过程中,及时做好混凝土试块,以便检查混凝土强度。
2)施工缝处理
由于墩身高度和墩身系梁的限制,混凝土需要进行分段施工,对施工缝进行如下处理:凿除接缝
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5Mpa以上。在浇注新混凝土前用水将旧混凝土表面冲 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不能留有积水,并在水平缝的接面上铺一层 I—2cm厚的同级水泥
砂浆。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即可拆模。进行不少于7天的标准养护,养护用水与拌合用水相同。
4、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小时后可将模板的支撑松开,使模板与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空隙,便于洒水湿生。混凝 土浇筑完成后2天拆除模板。墩柱养生采用一布一塑不间断滴灌养生法,即采用土工布缠绕墩柱,外裹紧塑料布墩 顶设置水桶,底部设开水□,不间断向土工布供水,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八态。
墩柱砼带膜养护不小于3天,待砼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拆除模板。拆模后用塑料薄膜包裹, 继续封闭养护一 周以上。
6、墩身施工外观质量控制
气孔、蜂窝麻面、冷缝、水波纹、鱼鳞纹是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的外观缺陷。混凝土外观质量主要涉及到混凝 土配合比、原材料及施工工艺。
1) 、气孔
形成因素主要有水灰比、模板及振捣方法。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如水灰比较大、拌和用水计算 不准确、未调 整施工配合比,将造成拌和用水量偏多,坍落度过大。由于模板不能吸收水分,则水分 蒸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较 多气孔。如模板表面不够光滑,脱模剂太粘,将滞留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和 气泡。若振动间距较大,振动时间不够, 将使得水分和气泡难以脱离混凝土表面。
解决办法:
、严格控制坍落度和水灰比;
、掺加减水剂,减小用水量;
、使用清洗洁净、表面光滑的模板;
、使用粘度较小的脱模剂;
、适当减小振动间距及延长振动时间;
、振捣时用槌轻敲模板,帮助气泡逸出。
(2) 、蜂窝麻面
当出现漏振及振捣不好时,砂浆没有填满粗集料之间的孔隙就会产生蜂窝。此外,混凝土配合 比选配不当, 含砂率不足,集料级配不良,坍落度不适应浇筑条件,钢筋间距太小,模板漏浆均会造 成水泥浆的不足或缺失难以 填满集料之间的空隙。
解决办法:
、选配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从含砂率、坍落度等多方面考虑);
、确保模板拼装严密、无缝隙,防止漏浆;
、加强振捣,专人负责
(3) 、冷缝
主要是分层、分段浇筑时间间隔过长,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上层振动棒无法深入到下层混 凝土,在两层
交界面上出现的色差现象。
解决办法:
、控制混凝土的拌制能力及浇筑时间;
、掺加缓凝剂;
、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分层浇筑的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或重塑时间。
(4) 、水波纹
主要是施工中坍落度过大,经振捣后混凝土离析,稀
墩柱式桥墩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