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周礼考工记与中国城市规划.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周礼考工记与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的规划
中国城市不仅起源早,而且大都经过了一批能工巧匠的精心规划设计,然后才施工建成的。也就是说,从城址的选择、划定范围到平面布局,都是经过事先精密安排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城市的起源与规划是同步的,
周礼考工记与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的规划
中国城市不仅起源早,而且大都经过了一批能工巧匠的精心规划设计,然后才施工建成的。也就是说,从城址的选择、划定范围到平面布局,都是经过事先精密安排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城市的起源与规划是同步的,中国城市起源于西周,西周的城市就进行过整体规划,而且最早使用平面设计图。平面设计图也就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框定城市的范围,划定不同分区,使城市整体布局井井有序。中国城市从一开始就比较整齐,显然同进行过规划和使用平面图有密切关系。当然,也有人把中国都城规划划分为几个阶段,认为商和西周为初期形态,东周至两汉为密封式形态,曹魏邺城到隋唐长安为棋盘式封闭形态,北宋开封到元明清北京为开放式街道布局形态。这种观点只能视作是对中国古都规划模式的概括,并不反映整个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因为唐代的扬州城已成为开放式城市,“十里长街市井连”,而西周的城市也并非看不到整齐规划布局的影子。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和东周王城的考古发掘,都可以证明西周的城市已进行过规划,而且最早使用了城市平面图。事实证明,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都受规划思想的指导,有自己的规划原则和城市平面图。

中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一定的规划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千差万别,各种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规划者必须依据地理条件、城市性质和可能,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规划,尽可能满足各个城市的不同需要,使城市能发挥它的不同作用,并显得庄严、大方、坚固、壮丽,一切都井井有序。当然,中国城市中从未经过规划而杂乱无章的也不乏其例,但对多数城市来说还是布局井然,应该说都是经过周密规划后才建成的。
关于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直到目前尚无系统的理论研究,仅有一些零散的、互不关联的说法。中国城市历史地理所研究的城市,目前主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城市,应该从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时期的主要思想体系,来探讨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才能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有利于进一步解剖中国城市的特点。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发达时期,把“天命”作为统治其他部族和广大人民的手段,其最高统治者就以天的代言人自居,称为“天子”。因此,“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仍占统治地位。也就是说,周人崇尚“天命”,必须把“天”的意志摆在首要地位。因此,在城市规划思想中突出“天命”也就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明堂、宫室、宗庙的规划建筑,都是“天命”思想的具体表现。
“明堂之制,既为古宫室之通制,故宗庙同之。”也说是说,三者的布局形式是一样的,必须“太室”居中,而且“太室之上,为圆屋以覆之,而出于四屋之上”,以表现“天命”最高,“天”是真正的主宰神。圆屋,正是原始
现封建统治者的尊严。首都规划中以皇宫为主体和地方城市规划中突出衙署,都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具体体现。
在每个王朝的首都规划中,都毫无例外的以皇宫为主体,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六朝建康、隋唐长安、北宋开封、南宋杭州、元明清

周礼考工记与中国城市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幸福人生
  • 文件大小3.96 MB
  • 时间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