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小外江河河道整治工程及小外江路建设工程
质
量
通
病
防
治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雨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浦口区小外江河河道整治工程及小外江路建设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三月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一)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 3
(二)工程目标 5
(三)现场项目部基本情况 5
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6
(一)软基工程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6
(二)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沉陷的防治措施 10
(三)沟槽处路面沉陷的防治措施 10
(四)人行道板质量通病、侧缘石弯道不顺的防治措施 11
(五)管道(接口、井室)渗漏的防治措施 11
(六)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的防治措施 12
(七)灌注桩成孔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2
三、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2
(一)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18
(二)质量保证体系 18
(三)质量保证措施 19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
1、工程概况
浦口区小外江河河道整治工程南起引水河路,北至浦洲路。河道西侧紧邻小外江路,沿线与规划民兵路、规划天华东路、中心北河、规划京新路、柳州东路相交,。沿小外江河西侧建成一个以休闲、娱乐、观赏和健身相结合的景观工程,以植物为主,硬质为辅,观光游览、健身参与其中,突出休闲、健康、全民参与的理念,使之具有游览、服务、休闲的功能。
浦口区小外江路道路建设工程采用招投标运作模式,该工程位于浦口区东侧,南起1914商业街,北至浦洲路。与1914商业街、柳州东路、京新路、天华东路、民兵路、浦洲路平交,沿线新建一座中心北河桥(单跨25m简支桥梁,桥梁中心桩号为K1+),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全长2100m,规划红线宽24m,按建设方要求,道路东侧人行道设计在南京市浦口区小外江河河道整治工程绿化带内,道路建设宽度28m。道路标准断面为双向横坡,%,人行道坡度2%。沿线新建一座中心北河桥(单跨25m简支桥梁,桥梁中心桩号为K1+)。该道路范围内雨、污水管道单侧布置,雨水管道收集沿线雨水就近排入道路东侧小外江河,污水管道结合规划介入相交道路污水主管中。
2、工程地质条件
经勘察,本道路勘察深度范围内表层为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可塑的粘性土、砂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现将勘探揭示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稍密,成分复杂,主要由粘性土与碎石、建筑垃圾混杂组成,道路沿线局部地段有分布。
①-2层:素填土,黄褐色,松散,主要以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碎砖,非均质,普遍分布。
①-3层:淤泥,灰黑色,松散,呈软~流塑状,含大量有机质,具臭味。该层主要分布于河塘、沟塘底部,局部分布。
②-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有较多铁质侵染斑点,局部夹杂粉土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沿线局部分布,厚度不一。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灰色,流塑,具有水平层理发育,夹层面粉土,-4米,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场地普遍分布,厚度变化大。
②-3层: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灰色,松散,具有水平层理,-5米,粉砂与粉质粘土比例约3:1~1:1,局部以粉质粘土为主,粉砂层为松散状,局部夹粉土层。沿线局部分布,厚度不一。
②-4层:粉砂夹粉土,灰色,松散,饱和,局部稍密,具有水平层理,分选性差,含云母和贝壳碎片,夹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均有分布。
②-5层:粉砂,青灰色,饱和,中密,局部稍密,具有水平层理,分选性差,含云母和贝壳碎片,局部粉粒含量大。局部缺失该层。
②-6层:粉砂,青灰色,饱和,中密~稍密,具有水平层理,分选性差,含云母和贝壳碎片,局部粉粒含量大。局部缺失该层。
②-6a层:粉砂夹粉质粘土,灰色,稍密,湿~很湿,具有水平层理,韧性低,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局部夹粉砂薄层。局部分布。
②-7层:粗细砂,青灰色,饱和,中密,局部密实,具有水平层理,分选性差,含云母和贝壳碎片,局部粉粒含量大。普遍分布。
②-8层:粗细砂,青灰色,饱和,密实,具有水平层理,分选性差,含云母和贝壳碎片。局部揭示。
⑤-1层:强风化砂岩,紫红色,岩芯已强烈分化成黏土状、沙土状,岩芯用手可捏碎,遇水软化强烈,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局部揭示。
⑤-2层:中等风化砂岩,紫红色,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发育少量裂隙,敲击声较响,较易击碎,属于较完整、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局部揭示。
结论:
1从区域构造和地质历史,结合勘察结果,小外江路场地为基本稳定场地,
质量通病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