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6-20回
第16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情节梳理填空】
凤姐顺利地办妥了老尼所托之事,坐享纹银三千两,却不管因此次退婚风波屈死的两条年轻的生命。凤姐尝到了甜头,从此以后,更加恣意妄为起来。
凑巧的是,元春在其父贾政生日那天被晋封为,加封。全家喜气洋洋,贾母率众人去宫里谢恩。更值得庆贺的是,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并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因此贾府上下忙于置办采买、建造省亲院。于是赵嬷嬷、贾蔷等人纷纷向凤姐求情,揽差事,凤姐、贾琏自然得意之极。
而这一切丝毫没有感染宝玉。因为他的密友因与智能事发气死,悔愧交加,重病不起,宝玉殷勤探视,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唯一能令宝玉感到欣喜安慰的是,家中忙于诸事无人催他读书,而且葬父后平安回京,出落得愈发超逸了。
凤藻宫尚书
贤德妃
老父
秦钟
黛玉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试述秦钟死因。(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体质弱;与智能偷情,分离而得相思病;父亲被自己气死后,深感内疚,加剧了病情。
【情节梳理填空】
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贾珍遂请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并众清客同行,贾政也有意试一下宝玉之才。宝玉在众人面前大显其才,分别题有“曲径通幽”、“沁芳”、“有凤来仪”(后来元妃赐名为
,即后来居处)“蘅芷清芬”(后来赐名为,即后来居处)、“红香绿玉”(后赐名为
,即宝玉后来所住的)“杏帘在望”(后赐名为浣葛山庄,又因黛玉帮宝玉所作之诗改名为,即后来居处)等。妙玉带发修行,不愿来贾府,王夫人让下个帖子请他。
第17、18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潇湘馆
黛玉
蘅芜馆
宝钗
怡红快绿
怡红院
稻香村
李纨
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元春归省。元春自幼为教养;与弟宝玉情同。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元妃让众姊妹题诗,元妃极赞之作。
祖母
呜咽对泣
薛、林
母子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概括《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反映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表现贾政对宝玉的严厉以及对其才华的欣赏;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暗示人物命运、暗示人物间的亲疏关系。
参考答案:贾宝玉奉命应写《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
其中《杏帘在望》是林黛玉帮他写的。(因自己未得施展才华,正觉不快,因见宝玉大费神思,为省他精神而代作。元春认为代作这首是三首之冠。这里既写黛玉孤高自许的个性,也写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宝玉的关爱。)
《怡红快绿》中的“绿玉”改为“绿蜡”是宝钗提醒的。(因宝钗揣测出元春不喜“绿玉”。宝钗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懂得揣测和迎合别人的心意。这是宝钗的个性。)
思考题2:在18回中贾妃在游大观园时命贾宝玉等众兄妹各题一匾一诗,贾宝玉奉命应写哪四首?其中哪一首是林黛玉帮他写的?哪一首是宝钗提醒他修改的?试比较钗黛二人的行为。
思考题3:“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对贾妃三次落泪的描写。请问这三次描写分别表达了贾妃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次是她刚回来见到贾母等众人时候的落泪。这次落泪是久别亲人重逢后的喜悦,还有就是她见到家中的这种热闹欢娱的场景想到“不得见人”的宫中生活时流下的酸楚之泪。
第二次是见到宝玉时,俩人情同母子,真情流露。元春的动作亲近得有些越礼,而这情景正与先前隔帘含泪见贾政时的虚假礼仪形成对比。
第三次是要回宫时的落泪,这次落泪是即将分别亲人又要回到深宫时的伤感之泪。
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情节梳理填空】
元妃回宫后不久,袭人被母亲接回家,宝玉将元妃所赐之留给喜吃此物的袭人。后来宝玉的奶娘前来请安,宝玉不在(和茗烟一起偷偷去袭人家了),丫鬟们只顾玩闹,没人理她。她很是失落,赌气吃了酥酪。宝玉命人接回袭人后,听说此事,正要说话,袭人忙推说自己,只想吃栗子,使宝玉把酥酪丢开,宝玉给袭人剥栗子。
糖蒸酥酪
李嬷嬷
吃了酥酪会肚子疼
袭人以之说试探宝玉,流露出对此“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的地方的留恋。宝玉泪痕满面,十分着急地挽留。她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
宝玉脸上带着胭脂膏子去看黛玉。黛玉说自己有俗香,无罗汉真人给的香。又说奇香、暖香、冷香的话。宝玉胡诌
的故事给黛玉听(以“香芋”暗喻黛玉才是真正的“香玉”),使其不致睡出病来。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元宵节写诗时不知“”典故的事情。
赎身
耗子精盗香芋
绿蜡
《红楼梦》16-20回阅读指导-讲义444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