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实景演出中的山水精神 张倩.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网络首发时间:2022-06-2318:38:45
网络首发地址:.
戏剧空间061
中国实景演出中的山水网络首发时间:2022-06-2318:38:45
网络首发地址:.
戏剧空间061
中国实景演出中的山水精神
张 倩
摘 要 中国近20年来,大型户外实景演出蓬勃发展,其演出场地多选在文化圣地或是旅游景区,
这种新型的演绎形式受到学术界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与喜爱。实景演出旨在通过“此山、此水、此人”
的艺术法则,传承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叙事风格,寻求自然与人之间平衡的诗意关系,构成有
意味的空间组合。为了更好在实景演出中营造山水意境,主创团队往往会通过演出地内外地域特色的交互
映照、山石水画等元素的提炼、空间起承转合的立体布局等,去阐释现实环境演出中的中国山水精神。
关键词 舞台设计;实景演出;审美;山水画;留白
一、中国传统的山水观强调人与自然相合相应完全融合的理想境界。庄子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宗在《齐物论》也强调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
教建筑就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宗教建筑巧妙地利融于天地万物之间,来寻找人类的归宿。
用自然地势,在整体上构造一种良好的美学效果,儒家和道家,一主“入”,一重“出”,“山水
从而使山水风景表现出更加宏大的气势或精巧壮丽精神”看似彼此相互矛盾,但是,在山水画的价
的美感。宗教建筑在具有形式美的同时,还包含了值结构中,它们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中国山水
丰富的人文内容,使人文内容融于山水的同时,成精神”。从根本上说,山水画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
为山水文化的一部分。宗教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绘画的主流,就在于“山水画”这种艺术方式恰
发展阶段,给中国广袤的山水大地留下数以万计的为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的“中和”。
古迹名胜,它们以其独特的优美形式出现在中国山
水画中,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景演出中的留白艺术
《论语·雍也》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中国的实景演出多以中国传统山水理念为思想
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①孔子把性情好理论基础,其呈现的独立性、原创性使其区别于其
动、才思敏捷的聪明人,比作不停流动的水;把性他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演艺项目。无论是实景演出还
情好静,仁慈宽容的人,比作像山一样稳重;明智是中国山水画都不是对自然界的简单模仿,而是通
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这是当时中国古代美学过特殊技法营造能够表达出创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
中“比德说”的源头,孔子揭去了自然山水的神秘作品。实景演出,在延续画与境共融的同时,充分
面纱,把自然与人格相融合,使山水从“神性”进考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意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独
而走向“人格化”。“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特把握,赋予自然本身文化与审美的观照意义。
润而泽,仁也。”②孔子在《礼记·聘义》中把君子留白也可称作“虚白”,此技法融入了道家清
的德操比作玉石,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静无为、虚实互融的观点。

中国实景演出中的山水精神 张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三角文案
  • 文件大小1.95 MB
  • 时间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