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1
褚宏启2
[摘要〕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
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通过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来促进教育公平,是走向真正高水平教育公
平的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但不能因此否认教育自身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推进教育公平的责
任和作用,也不能因此低估教育和教育公平对于推进社会公平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效率是指教育
对于个人发展和与教育效率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教育
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同等重要的教育追求或者教育目标。现代教育应该坚持“教
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则,通过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率应该且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国家战略和政策选择。
〔关键词〕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教育效率
一、教育公平的含义
明确教育公平的内涵和性质,对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平的含义
众说纷纭,存在问题颇多,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认为平等就是公平,用“平等”概念取代“公
平”概念。
平等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对等、等同关系。教育平等指公民受教育权利的相同性、一致性,受
教育机会的相同性、一致性,更多的是关涉事实、形式上的判断。[l]而公平是对利益关系调整和
资源配置合理性的价值判断。公平的本质是合理
性。对“合理性”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此公平观也
有多种。但是,尽管如此,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或
者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会形成一些共识,例
如:法律规定人人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这是公平、
合理的;对于不同天赋和智力水平的人,因材施教
是公平的;对于弱势学生,给予补偿教育也是公平
的;在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下,教育的结果不平
1[收稿日期]2006一10一25,原载于《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12期。
2[作者简介]褚宏启(l967一),山东枣庄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副部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
心主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
of21 2011年10月,总第15期
专题
等、不均等(例如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落榜)也是公平的。
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
其一,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即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
平等两个方面。受教育权平等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内在要求。不承认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超然
于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一切权利主体享有相同或者相等的权利。权利平等废除了基于性别、身
份、出身、地位、职业、财产、民族等附加条件的限制,体现了社会对所有成员的“不偏袒性”
和“非歧视性”。机会平等是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所设立的制度要保证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
遇,它要求社会提供的生存、发展、享受机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始终均等。机会平等实际上
是一种过程的平等。利益的实现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要毫不偏袒地为所
有人提供同样的机会,首先是参与起点要机会均等,其次是在参与的各个阶段,每一个社会成员
能力大小不同,利益实现的程度也会有区别,但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关怀、提供的帮
助应该是同等的。[2]
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但是,建立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基础上的不平等(结果不
平等)也是公平的,是具有合理性的。罗尔斯(John Rawls)认为,公平包括基本权利的平等,也
包括非基本(财富、收入、权利和权威)的分配不平等。但是,要符合公平的要求,后者必须是基于
前者形成的。教育不能保证每个人成功,但必须保证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成功机会。
本文把教育机会平等界定为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实质上是指获取教育资源的机会
的平等,但并没有把教育结果平等列入教育机会平等的范围。这是因为教育结果平等是不可能实
现的。卢乃桂教授对教育机会平等的定义与本文相似,他认为,教育机会平等特指学生平等地享
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入学机会平等和存留平等是审视教育机会平等的两大重要指标。入学机
会平等是指人们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存留平等是指人们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以达到特定
教育程度的成功教育机会平等。[3]
教育结果的平等是不存在的,要求产生同样的教育结果,是一个乌托邦。追求结果公平在公
共政策层面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行的。但是教育结果的公平是存在的,因为依照上述分
析,基于教育机会平等所产生的教育结果的不平等是公平的。
其二,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根据受教育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表现为教育资源
配置时的差异性,它反映的是“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原则,即不是平均或平等分配教育资源的
份额。要求平等分配教
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