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吕传汉用“三教+”培育学生核心素养:2015.9.课件 】是由【012luy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吕传汉用“三教+”培育学生核心素养:2015.9.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用“三教+”培育
学生核心素养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
教育改革关键在观念改变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就是用学生发展的思维代替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思维,用相信学生能力的思维代替教师权威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顾明远
中国已决定采纳经合组织(OECD)“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总的指向,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是一种综合取向,将由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素养解析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核心素养”的概念的引入
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中一个标志事件就是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简称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
“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且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个人追求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
●“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
素养的获得既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又能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课改,必须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
一立德树人,
重视一般核心素养的培育
公民核心素养(共同探讨)
●学会求知
学会学忆和思考能力;
运用语言与知识的能力;
数字化能力。
人与工具
吕传汉用“三教+”培育学生核心素养:2015.9.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