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
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
主要死因:
组织低灌注、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创伤总死亡例数的10%~40% 。
最常见的原因创伤失血。
低血容量性休克
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
低血容量性休克
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
组织灌注不足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
液体丢失
显性丢失
失血如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
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非显性容量丢失
血管外渗出或循环容量进入体腔内;
传统监测指标
传统监测指标:
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
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大于40mmHg)或脉压差减少(<20mmHg);
尿量</(kg·h);
心率>100次/分;
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
;
;
(SV);
(CO);
(DO2);
(VO2);
(PgCO2)、
(SvO2)
推荐意见:传统的诊断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推荐意见: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应该重视血乳酸与碱缺失检测。
失血的分级
正常人血容量占体重的7%,一个70kg体重的人约有5升。
高龄者占体重的6%;
儿童的血容量占体重的8%~9%,
新生儿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9%~10%。
失血的分级(以体重70kg为例)
监测
一般监测
皮温、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
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80mmHg;
当尿量</(kg·h) 时,应继续进行液体复苏;
中心体温<34℃时,可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IBP较NIBP高5~20 mmHg 。
持续低血压状态,NIBP测压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大动脉压力,而IBP测压较为可靠,可保证连续观察血压和即时变化。此外,IBP还可提供动脉采血通道。
推荐意见:对于持续低血压病人,应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CVP、PAWP
CVP、PAWP,
用于监测前负荷容量状态和指导补液;
单个测量价值不大,动态变化有意义;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CVP和PAWP与心脏前负荷的相关性不够密切
低血容量休克学习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