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居住区规划-潘斌林.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居住区规划
城市用地对应所负担的城市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途。
为使城市用地分类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建设部于1990年制定和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中小三类,计有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绿地等)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确定用地位置、范围
确定人口与用地范围
拟订建筑类型、数量、布置方式
拟订道路形式以及停车系统
拟订绿地、活动场地
拟订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方案
拟订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造价
第一节居住区的主要理论
1、“邻里单位”理论
要点:
通过式交通(干道)不应穿越邻区而应成为边界;
邻区内道路采用尽端式或曲折,以保证安全和宁静;
邻区规模以支撑一个小学为基础;
保证小学的服务半径在800米以内;
邻区以小学和其他服务设施为中心。
2、周边式住区规划理论
在一个小区内设置学校和城市森林,居住则围绕绿地布置。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3、可持续发展住区
消灭贫困、提高人类生活和工作条件。使人类得到住房、生活的基本需要,并且生活获得自尊、自敬、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调整资源结构、保护经济增长、追求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一、居住区的组成
物质组成内容:
1)建筑工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设施以及小品建筑
2)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两部分。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1)住宅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3)道路用地;4)公共绿地
二、居住区的规模
包括人口和用地两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做主要标志,
居住区规模受以下因素影响: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3、居住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居住区人口一般以5万人为宜,用地在50~100公顷左右。
三、居住区的类型
1、城市内的居住区
公共设施设置方便,灵活。居住区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则由城市统一安排。
2、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公共设施增加,公共设施设置的成本增加。
第三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设计要点
基本原则:为居民营造“居住环境”,坚持“以人为
本”的原则。
设计要点:
1、整体性
2、经济性
3、科学性
4、生态性
5、地方性与时代性
6、超前性与灵活性
二、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1)居民使用要求(舒适、方便、安全)
2、卫生要求
3)安全要求
防火
防震
防空
4)经济要求
5)美观要求

居住区规划-潘斌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6.39 MB
  • 时间2017-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