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的文明 】是由【相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的文明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
精选课件
西周
秦
汉
唐
元
明
清
1840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
夏
宋
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
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演进
物质文明——经济结构及特点
精神文明——主流思想演变、科技与文化
精选课件
【考点扫描】
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
诸子百家
知道儒道墨法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儒学成为正统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
宋明理学
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明清之际儒学
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等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和影响;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精选课件
春秋战国
汉
宋
明
清
1840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1、春秋孔子/老子思想;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儒家思想的形成。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1、程朱理学。
1、陆王心学;2、李贽的思想主张。
1、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中国古代思想文明主要内容
精选课件
本专题试题的题型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命题,试题呈现形式多样。
2.
【考情分析】
浙江
山东
江苏
广东
思想
道家
心学
墨家兼爱、节用
儒家中庸
09心学
李贽
王阳明心学
科技
09指南针外传
文学
09诗经
书画
09文字演化
戏剧
2009-10年新课程高考各地试题在本专题的考点分布表
精选课件
制表归纳法:本专题涉及到许多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著和论述,科技和文化艺术成就,在复习过程中,运用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进行识读,记忆,体验,表述效果较好。
材料学习法: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及思想流派的观点,产生个人的置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
知识迁移法: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它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形成结论。
解答方法:以审题→思考→解答为线索。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知识,从纵横两个方面考虑,切不可只浮在题目的表面去回答。
复习方法指南
精选课件
1、背景:
2、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3、意义:
经济、政治、阶级、思想、社会环境
根本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老子
孔子(核心、政治、教育)、孟子、荀子(主张)
墨子
商鞅、韩非子
(“道”;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精选课件
(1)原因:
(2)特点:
(3)基本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统一趋势
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巩固君权、稳定秩序
a、“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神话皇权,加强君权
c、“三纲五常”
——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对儒学有哪些新发展?
精选课件
:
(1)措施:
(2)结果:
政治:启用儒生;
思想:罢黜百家;
教育:太学、各级学校
积:正统、主流
消:专制、迷信、维护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实质:文化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抑制文化民主。
精选课件
到汉代儒学开始成为正统的条件?
(1)政治:①大一统的局面得到巩固;
②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经济: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文化:①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
②董仲舒对儒学进行顺应时代的改造。
③汉武帝维护政治一统的需要。
问题探究
精选课件
古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的文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