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验一原棉含杂率的测定 】是由【guoxiachuanyue00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实验一原棉含杂率的测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2
1
实验一原棉含杂率的测定
:
:
Y101型原棉分析机是利用纤维与杂质的比重差异,借助气流的作用,使纤维与杂质分离,可以用来进行原棉、棉卷、和落棉中的杂质分析,为原棉评等、纺纱工艺设计以及了解机械状态提供依据,本机有给棉罗拉、给棉板、分梳除杂刺辊、除尘刀和凝聚尘笼等部件组成。
原棉在刺辊的作用下受到打击而使纤维得到开松,被分解的原棉在除尘刀和流线刀的作用下,使纤维与杂质分离,杂质因比重较大而落入杂质箱内,纤维则随气流运动而凝聚在尘笼表面,附着在尘笼表面的纤维经过导棉板落入净棉箱内,其中短纤维经两侧风道由风扇向外排出,成为风耗。
对喂入原棉、净棉、杂质称重后,就可以计算出原棉含杂率和风耗率。
:
-:
,较大杂质需拣出,并注意收集,均匀地将原棉铺放在给棉台上。
。
,确认正常后开动机器,将原棉分析第一遍,取出净棉后,将净棉进行第
二遍分析。
,并取出杂质进行称重,计算含杂率,。要求做两次
。
喂入重量
输出净棉量
落杂重量
原棉含杂率
风耗量
风耗率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原棉含杂率的计算公式:
原棉含杂率=喂落入重lx100%
风耗率的计算公式:风耗率=■风耗量X100%
喂入重量
注意:风耗量=喂入重量一输出净棉量一落杂重量
:?,说出你的构思。
实验二开清棉工序的工艺流程及机台的组合
:
:
2
11
开清棉工序的加工对象是棉包或化纤包,加工要求是将压紧的棉块或化纤开松,除去其中的杂质,各种成分的原棉实现充分的混合,制成一定长度、一定重量和均匀度良好的棉卷或化纤卷(清钢联情况下是创造一个稳定的棉流,就是开清棉工序形成稳定均匀的出棉量),所以,在开清棉流程中安排了开松设备、除杂设备、均匀混合设备、成卷设备,除了成卷设备外,其他开松设备、除杂设备、均匀混合设备的前后排列位置问题、各种设备安排的数量问题,及各种设备本身结构型式的选择问题,对开清棉工序设备的投资、占地面积的大小、开清棉工序半成品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本次实验要掌握各类设备的作用、结构、原理及排列位置等问题。
:
。
。
:,记录对原棉和化纤发生作用的机台的名称、型号、位置、数量、结构、工作原理及对原棉产生的作用。
。。:?
?哪一种安排在前?哪一种安排在后??为什么?。
实验三梳棉机落棉及盖板针面负荷实验
,创造设计一个测定梳棉机落棉率的实验方法。
当棉层喂入梳棉机后,棉层首先被刺辊抓取并进行强烈的分梳。刺辊锯齿刺入棉层后,不仅分离了棉卷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破坏了纤维与杂质之间的联系,由于各类杂质、短绒与纤维的性状不同(体积、比重、重量),在高速回转的刺辊作用下,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离心力不同,纤维与杂质形成了一个随着刺辊回转的气流附面层,较重的杂质离心力大,受到的空气阻力小,易脱离锯齿的控制而下落,长而细的纤维离心力小,所受空气阻力大,不易下落。经过除尘刀时,将露出的杂质击落,长纤维被托持前进,在小漏底入口和工作弧段内分别将一些较轻的尘杂和短绒排除,所以,后车肚落棉形成明显的区域分布。
锡林从刺辊上剥下的纤维带入盖板工作区后,受到盖板与锡林两针面的细微梳理,纤维束被分解,杂质在锡林高速回转作用下被抛向盖板,盖板上的纤维在走出盖板工作区时,由于上罩板的作用被锡林抓取,由锡林把部分纤维转移给道夫,成为棉网输出机外,观察盖板花结构,可发现盖板针面负荷的具体情况。
-02型链条天平一台
。
,喂如梳棉机内,注意收集输出棉层、落棉及盖板花等并称重。
,并用文字记录之。
。风耗量=喂入总量一输出量一车肚落棉量一盖板花落棉量
,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总落棉率=
喂入量-输出量
喂入量
100%
车肚落棉率=
车肚落棉量
喂入量
X100%
盖板花落棉率=
盖板落棉量
喂入量
X100%
口址咖—风耗量风耗率=喂入量
X100%
喂入量
输出量
车肚落棉量
盖板花落棉量
风耗量
车肚落棉率
盖板花落棉率
风耗率
总落率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12
3
12
11
:
12
5
、后车肚落棉率、盖板花落棉率、风耗率。
、盖板花落棉率、风耗率占总落面率的比例
(两种转动方向)的盖板花的变化规律。
6
11
实验四牵伸区内纤维移距实验
实验目的:
(1)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课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测定牵伸后纤维头端移距的变化。
(3)总结出不同长度纤维经过牵伸后头端移距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
牵伸过程中由于浮游纤维运动的不规则,破坏了纤维在牵伸区内的正常移距,产生了移距偏差,影响纱条的短片段均匀度。对纤维运动的实验,总一纤维的头端为准,故纤维移距实际上指的是纤维的头端移距。
为了获得均匀的产品,就要研究纤维在牵伸区内的运动特性,进而设法控制纤维的运动,取A、B两根等长的纤维。
设:A、B两根等长纤维头端距离为a,经过E倍牵伸后头端距离为州,经过反复o1
实验可知a】MEa,而是大于或小于Ea,说明牵伸过程中纤维头端不在同一截面变速。1oo
如果纤维A在X]——X]截面变速,纤维B在X2——X2截面变速。截面间距离为X。则纤维A开始变速后,纤维B仍以V速度向前运动的距离为(a+X),需要经过的时2
间为t=(a°+X)/V2。纤维A在同样的t时间内以V]速度走完(曹+X)的距离,所以有t=(a1+X)/Vv1,即(a+乂)、=仏+乂)/V1,经过推导得到:
]]o2]]
V/V=(a+X)/(a+X),因V’/Vc=E,整理后得到:a=Ea+X(E—1)。
]2]o]2]o
如果:如果纤维A在X2——X2截面变速,纤维B在X]——X]截面变速。可得到:a1=Ea—X(E—1)o综合起来,两根纤维在不同截面上变速后的头端距离用下式表示:]o
a=Ea±X(E—])o
]o
12
7
R
A
X
B
s
a
o
a1
X2
X1
V2
V1
式中:V]:前罗拉线速度。
V2:后罗拉线速度。
E:牵伸倍数。
X:两个变速截面的距离。
Ea:须条经E牵伸后的正常移距。
O
±X(E-1):须条经E牵伸后的移距偏差。就是这个移距偏差使纱条产生了附加不匀,恶化了条干均匀度。
:
(1)AS271并条机一台。
⑵测量板、丁字尺一把、剪刀一把。
⑶高支染色示踪纱若干。
⑷AS181输出的棉层若干
⑸镊子、拨针若干。
:
1在AS181梳棉机上加工棉层备用。
⑵在AS271并条机上调整工艺参数。取掉中间的二、三罗拉,将一、四罗拉间的隔距调整为Lp+〜2毫米,Lp为最长的师踪纱的长度。使一、四罗拉间的牵伸倍数定为10倍,在正常的加压情况下进行实验。
⑶取示踪纱若干按下图排列在AS181梳棉机输出的棉曾上。
8
11
纤维排列的说明:第一组:短纤维头端平齐排列。(短纤维长度为15毫米)。第二组:长纤维头端平齐排列。(长纤维长度为30毫米)。第三组:短纤维头端相距10毫米排列。
第四组:长纤维头端相距10毫米排列。第五组:长短纤维头端平齐间隔排列。第五组:长短纤维头端平齐间隔排列。第六组:长短纤维尾端平齐间隔排列。
⑷将棉层以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线,折叠棉层,使示踪纱夹在两层棉层中间。⑸将铺放了示踪纱的双层棉层喂入AS271并条机,开机,直至输出完毕。⑹将输出的棉条轻轻地放在台面上,从头到尾记录各组示踪纱头端的相互距离。⑺重复上述六个步骤,将实验再做一边。
:
⑴根据记录到的数据,利用公式a,=Ea±X(E-1)计算每一组的x。
1o
⑵将长、短纤维的x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结论。⑶分析纤维长度对移距偏差和对纱条条干的影响。
:⑴罗拉牵伸是如何破坏纱条条干均匀度的?
⑵“紧隔距、重加压”工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2
9
实验五纤维伸直度的测定
:
⑴掌握纤维伸直度的测定方法。⑵加深对伸直度概念的理解。
⑶思考纤维伸直度和弯钩的方向性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的内在关系。
纤维在纱条中的结构形态很复杂,有各种弯钩、卷曲以及对纱条轴线不平行等,故在纱条中,纤维的有效长度往往小于原长。伸直度就是表示这种差异的程度,可用纤维在纱条轴向投影长度占原长的百分数表示,是一个平均值的概念。
纤维的伸直度和弯钩的方向性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棉条和粗纱的纤维伸直度越好,成纱的强力和条干也越好。在工艺设计中,根据纱条弯钩的方向性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工艺道数、牵伸倍数,改善纱条中纤维平行伸直度,是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及其强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称重法:
n(%)=(i—卡)xioo%
c
C厂e+n
式中:n:纤维伸直度系数;
e:被夹持住的纤维束梳直部分的重量;
n:被夹持住的纤维束伸直后20毫米长度的重量;
c:夹持器夹住须条,在20毫米处切断后,用梳子梳理20毫米长度部分,梳下未被夹持住的纤维重量。
cr:浮游纤维比;
(二)修正林氏法:
n'(%)=(Gt+Gv)Hx100%
GhL
6(%)—Gt—GvX100%
Gt+Gv
式中:n':修正林氏平均伸直度;
6:方向系数;
Gt:纤维束头端握持部分切下重量;
Gv:纤维束尾端握持部分切下重量;
Gh:纤维束中部握持部分切下重量;
H:纤维束中部加持长度(宽度),10毫米;
L:纤维束的纤维平均长度;
⑴扭力天平一台。
⑵10毫米纤维切断器一台,茹可夫一号夹子两把。
⑶剪刀、单面刀片、稀、密梳子各一把。
⑷棉条、粗纱若干。
10
11
:
(一)称重法
12
11
实验一原棉含杂率的测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