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通城界(湘鄂界)至平江(黄泥界)高速公路
第六标段(K31+500~K35+600)
姜源岭隧道右线进口YK32+315
洞顶塌陷加固处理方案
永州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通平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0年07月27日处
姜源岭隧道右线进口YK32+315处洞顶
塌陷加固处理方案
2010年7月26日,隧道开挖里程至YK32+315,在强降水状态下,掌子面前的地下暗沟涌水对直接渗入洞内,造成洞顶出现了大量掉块,掌子面顶部出现泥石流现象。
7月27日上午,掌子面拱顶右侧出现了塌陷至地面,出现了一个直径约8m左右的空洞,洞内泥石流冲垮所有防护设施,并造成YK32+314、YK32+。当日13时左右,掌子面拱顶在暗流水的冲刷下,拱部地表出现了一个上部直径约8m左右,下部直径约6m的大坑,塌坑最大深度在9m左右,坑体总体呈漏斗形,对隧道施工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经业主副总经理何杰、主管隧道的副总工马继军、苏伟,设计代表吴昌涛,审计组王钜祥,监理处长谌跃飞,项目经理于建国,现场施工总管
何文光等人在现场进行查看到后,发现坑内前进方向岩体松散,为堆积的砾石,厚度达数米深,有几股暗流,暗流涌水较大,涌水对掌子面的直接压力造成拱顶形成一个倒漏斗形的塌陷体,随着山体土的重力,导致地表塌陷。
7月27日上午,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审计组在项目部会议室召开了会议,最后形成对YK32+315处地表塌陷及洞内加固处理形成了以下意见:
一、地表塌陷处理:
1、使用机械设备对洞外坑塌坑壁松土进行清除,然后用C20喷射混凝土进行初喷,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防止塌陷坑壁扩散。
2、
锚喷支护,×。
3、然后在坑内洞身开挖面时加设20b型钢拱架进行双层支护,,(即上断面部位),共计4榀。
4、拱架上部用Φ22的钢筋进行连接,,铺设ф8的钢筋网片进行喷射支护,然后用稻草进行初步回填,顶面用ф8的钢筋网片进行喷射支护,喷射混凝土用厚度为10cm的C20混凝土,防止雨水或洞外物体侵入洞内。
5、待二次衬砌工作完成后再返挖进行土石方回填,确保洞内施工安全。
二、洞内加强支护处理:
1、在YK32+320~YK32+
浆小导管进行加强支护,,每环设35根。
2、开挖断面安装拱架时,上、中、,,每组设为2根。
3、,再加注浆处理。
4、从掌子面YK32+315至YK32+325段,采取拱架加密处理,/榀。
三、地表灌浆处理:
1、根据地质雷达结果,先对暗流地表进行触探,在探明水源的位置和方向。
2、在YK32+320~YK32+340段采用地表灌浆,施工时先采用钻机打好眼,然后将灌浆管伸入孔内进行灌浆,直接对孔内进行灌浆。
3、灌浆孔采用Φ110型钻机打孔,*,梅花型布置,灌浆位置位于拱顶地表不密实地段。灌浆孔眼布置具体以《地质雷达法探测报告》中注明的位置为准(见灌浆孔钻孔深度表、灌浆孔孔位示意图)。
4、灌浆时采用1:(添加5%水玻璃)进行管道灌浆,灌浆顺序为跳槽施工,事先在管道上进行编号,先灌浆偶数管,再注浆奇数管。
YK32+335- YK32+340段灌浆孔钻孔深度表1()
YK32+345- YK32+350段灌浆孔孔位示意图1
YK32+- YK32+(本段孔深合计
)
注:
四、建议增加处理方案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经湖南中大建设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现场检测,并出具了《地质雷达法探测报告》,结果显示:在
YK32+310- YK32+345区段内,地表覆盖层含砾亚粘土、亚粘土,稍微含水,自稳能力差;YK32+333- YK32+365附近的区域内,由于隧道埋深比较浅,地表松散粘土层,结构不稳定;充水溶蚀破碎带以及蜂窝状空洞
发育区域主要集中在YK32+333- YK32+345隧道中轴线附近的区段范围内,具有一定导通水的条件可能。在强降水状态下,易出现滑坡、坍陷情况,易造成隧道突水、突泥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