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研究(1)
这篇"关于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论文是程序自动抓取于互联网上,查看更多请点击:论文频道:http:///data/lwxz/ 论文摘要:“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对中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成果的总结,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成果上的一个发展,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由早期形态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了,基本要求及实现的途径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生态文明,从而努力形成一个人——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系统。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文明;途径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的保护自然生态,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生态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要求人们爱护地球,自然界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发展必须协调,人类才能向更高的文明迈进。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任何以毁坏自然界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只能导致自然界的报复,而生态文明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一员,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寻求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成为人类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建设的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可以提炼出丰富的生态文明观,在《自然辩证法》、《资本论》等哲学著作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尤其是在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上,这不仅是确立生态文明理论的着眼点,同时也是确立生态文明理论的哲学理论方法。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马克思生态文明的两大理论基础来源
(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第一基础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是人与自然对立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特殊方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的运动形式,自然界是人们直接的生活资料,是人的劳动的对象和材料,恩格斯指出:“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的基础上;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的应有之义此时终于获得了承认。”人类通过劳动,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不断使“自在的自然界”转化成“人为的自然界”。
马克思认为要在实践中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实践是人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界是人类劳动的前提和要素,离开了以人类劳动为中介的实践,任何自然的存在都失了以人类生活为判断尺度的存在意义。在批判黑格尔抽象的自然观的时候,马克思直接断言:“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人是自然的存在物,决定了人只能在自然界中生活,只能依靠自然界,人类一刻也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人不能像动物一样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资料,人靠自然界生活,事实上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但是人类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没有从哲学的高度去探讨过人与自然的
关于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研究(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