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中医护理常规
外一科:先小青
2016年4月5日
一、总则
祖国医学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根据病因病机的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寒疝、气疝、水疝、狐疝等。
二、中医辨证分析
引起疝气的原因较多,凡房劳、忿怒、劳倦、客邪皆可致病,常见有以下五种原因:感受风寒;感受寒湿;情志所伤;房事劳倦内伤;湿热蕴结。
三、治疗常规(内治法)
1、肾气亏虚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脉细滑。治法:温肾通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治疗常规(内治法)
2、湿热下注多见于成年人。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方药:大分清饮加减。
治疗常规(内治法)
3、肾虚寒湿多见于病程长久者。阴囊肿胀寒冷,久则皮肤增厚;可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治法:温肾散寒,化气行水。方药:加味五苓散加减。
治疗常规(内治法)
4、瘀血阻络有睾丸损伤或睾丸有肿瘤病史。能触到肿块,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黯,苔薄,脉细涩。治法:化瘀行气利水。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治疗常规(外治法)
1、婴儿水疝或继发性水疝属肾虚寒湿证者,用小茴香、橘核各100g,研成粗末,炒热,装布袋内温熨局部,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使用时仍需炒热,可连用3—5天再换药。
治疗常规(外治法)
2、继发性水疝属湿热下注者,可用朴硝250g装布袋内罨敷。或用五倍子、枯矾各10G,1天1剂,加水300ml,,待适当温度,将阴囊置人药液中浸泡,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浸泡时需将药液加温。
中医护理常规(临证护理)
(1)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予以口腔护理,基础护理。
(2)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温水、酒精擦浴)。
(3)做好术前准备。
(4)手术前如有水、电解质失衡者,应立即输液。
疝气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