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邓小平故居导游词.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邓小平故居导游词
邓小平故里是有名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观,作为导游要做好景点的解说工作,详细介绍邓小平故里的景点给游客了解。下面是学故居的导游词,欢迎欣赏!
邓小平故居导游词篇一欢迎你们来到邓小平故里参观!邓小平故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安协兴镇境内牌坊村,距广安市区7公里。距重庆市区100公里。按照“保护、发展、美化、繁荣”的方针,景区建成了以邓小平同志故居为核心,占地830亩的生态纪念园。园内绿化率80%以上,整个园区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形成了一座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以“我是中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
故里有南北两门,大门设计颇有特色:上面三层屋顶寓意了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刚入园就感受到了小平同志不平凡的人生;大门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穿逗结构,小青瓦屋面,体现了浓郁的川东民居特色,显得亲切自然。好了,接下来我们入园参观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2001年广安市开展了“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倡导社会各界以“为伟人故乡添一点绿、寄一片情”的方式,将人们对小平同志的怀念化为一片片绿荫。“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80余个系统和单位100多万人次参与了此次活动,营造了“全国人大林”,“全国政协林”,“清风林”,“科技林”,“旅游林”,“武警林”等主题园林80余个。国家旅游局捐建的“旅游林”,林内除栽植了许多名贵草木,还雕刻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旅游事业发展的经典语言: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的搞加快的搞。
各位朋友:左边这一水潭叫“百花潭”,面积约3500平方米,潭内有)许多观赏藕,现朵朵莲花竞相开放,颇有“百花盛开”的韵味。“有山才有神气,有水才有灵气”,百花潭点缀在此处,更增添了小平故里的灵气。
在百花潭的对面,掩映在树林里的一墓地——邓绍昌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绍昌是邓小平的父亲,对小平的影响颇大。他出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享年50。他思想开明,交友颇广,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为邓小平选择了赴法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邓小平铜像广场。在通向铜像的大道上,设计了三个台阶,每个台阶三个梯步,寓意了小平同志“三落三起”非凡的人生经历。广场地形三面环山,状如座椅,左右两边好似椅子的扶手,后面似椅子的靠背,小平同志的铜像坐北朝南,座落在这绿色幽静古木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既庄重肃穆,有亲切自然,给人以“回家”的感觉。邓小平的三个女儿和吴邦国、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纷纷在铜像广场植下了银杏树和水杉树,表达了邓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穿过这片郁郁葱葱竹林,远远地看见了前方的建筑,就是邓小平陈列馆。陈列馆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专家刑同和大师设计,把川东民居风格和现代居民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体现了小平同志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而一进入陈列馆内,序厅高大、空旷令人震撼,可以感受到小平同志的博大胸襟和超大气魄,在序厅内还可以向伟大敬献鲜花,表达对伟大的追思和敬意。陈列馆内功能布局分为:一个序厅,三个陈列展厅,一个珍藏厅,一个电影厅,还有相关的辅助用房,其布展充分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让人们参观完后,对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一生有一个全面了解。
各位朋友:现在映入你们眼帘的就是邓小平故居了,1904年8月22日,世纪伟人,中就诞辰在这里,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称之为“邓家老院子”,故居座东朝西,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建造。小平同志一生坎坷曲折,而故居也曾历经沧桑,它曾做过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儿园、保管室,也正因诸如此类的用途,才使得故居在“文革”那动荡的岁月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1980年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在首访小平故居后,曾高度赞颂这里是“东方的地平线”。1998年2月9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邓小平同志故居”七个大字。2001年7月3日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我们继续前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平故居院坝前这一弯形石墨砚的池塘,就是“洗砚池”。因其地形似墨砚而得名,洗砚池面积3500平方米,小平小时候常在池塘里取水墨砚,洗笔洗砚,洗砚池是小平童年的心灵滋养之地,现池塘里也栽植了许多观赏藕,池中还筑有小岛,岛上种植了一些名贵树木,莲花、绿树、清水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显得亲切、自然。
请各位客人看清水塘对面在竹林中的那栋建筑,就是具有川东民居特色的蚕房院子。它建于清朝末年,是邓氏族人摘桑、养蚕、缫丝等为主线,以少

邓小平故居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19720107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