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现代陶艺教案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现代陶艺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现代陶艺创作》
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教 师:
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教案用纸
授课 现代陶艺创作是大专雕塑专业的必修课,陶艺手工成型主
内容 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手工成型能力,动手和掌握陶艺基本的成型方法与步骤,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为
创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目标是使学生在较为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
掌握陶艺的基本材料知识并介绍陶艺成型的方法和步骤。
具体练习陶艺手工成型的不同方法之不同之处,并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利用各种不同的成型方法来完成作品。教学要求是:
理解陶艺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比较中、西现代陶艺之异同。
体验各种方法所表现出的作品风貌之不同。
了解各种成型方法的技巧特点。
能够利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授课
时数 100
教学
授课日期
本课程旨在研究纯用手制成型进行艺术表现的陶艺塑造,
目的 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粘土、釉色、窑火三者的统一认识进行徒手创作。
了解陶艺具体的成型方式: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以及综合成型方法。。。
,具有较强地驾驭泥性的能力。
重的
教学 重点:学习现代陶艺创作的制作技法,了解各时代陶艺的特征,掌握陶艺基本理论知识和创作思维方法.
、
难点 难点: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突破如下难点:
(1)帮助学生掌握陶艺创作的技法基础和培养学生陶艺欣赏能力和赏别能力
(2)所有的难点,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的过程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作品,指导学生们共同分析。
课后 本课程共五周,具体安排如下:
作业
第一周,观摩国内外的陶艺创作,绘制创作草图,资料阅览,
泥的肌料训练。
要求:
提高陶艺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判断能力。
要求作学,并构思草图。
手捏雕塑成型要求:
采用手捏雕塑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创意。
作品保留雕塑的手感和形式感。
造型可采用人物或动物或一套壶具。作业要求:完成壶具一套.
第二周,课程具体安排是:泥条盘筑成型要求:
泥条的搓揉手法。
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
盘筑造型要求高度40公分以上,数量2件造型各不相同。
第三周,课程具体安排是:泥板成型要求:
掌握压制泥板的方法,。
采用半干式的拼结技法和卷泥板成型法。
造型高度在30公分以上,数量2件造型各不相同。
第四周,课程具体安排为:手工拉坯成型要求:
能够控制好泥的中心。
拉出20公分左右高的碗形。
课程结束要求学生选择一件作品烧成作为考试成绩.
教学安排
—陶艺概述
中国陶瓷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为世界所瞩目,享有极高的声誉。同时,中国的陶瓷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1、中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中国陶瓷,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彩陶”和“黑陶”为代表掀开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光辉灿烂篇章,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1921年,在中
国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址中绘有红、黑或紫色几何图案的彩绘陶器,
考古学者称之为“彩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仰韶文化”。1928年在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许多黑色陶器。器型浑圆端正,乌黑发亮,考古学家称之为“黑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相继形成了中国史前文化阶段的两个主要系统。此外还有与“仰韶文化”同时发展的“马家浜文化”,与“龙山文化”同时发展的“齐家文化”,以及“青莲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等。这些大多以红陶、灰陶、彩陶、黑陶为主的史前陶器,既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每一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现象,商代在红陶、灰陶、黑陶和印纹陶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器表施青釉的早期青瓷,为中国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大约在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利用丰富的资源——
优质的瓷土烧制出世界上第一件瓷器,成为我国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的瓷器,从三国时代开始进入辉煌的发展时期,经历了南北朝、隋、唐,宋代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不少的新品种,
如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的罐、磁枕等,呈现了空前的繁荣和丰富。中国的陶瓷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延续至今,享誉世界。
2、陶艺概念:陶艺是一门新兴的陶瓷艺术,其内涵已经不是传统的“陶瓷艺术”概念。它是将现代
艺术种现代派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之中,突破传统的制作观念,尽情发挥作者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陶瓷艺术。目前,在我国,陶艺已经走出工厂作坊大规模生产的模
式,它与绘画和雕塑一样登上艺术殿堂,进入国际交流,并像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一样,由陶塑家构
思、构图,亲手制作成艺术作品。社会上陶艺中心与“陶吧”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欣赏陶艺、
收藏陶艺蔚然成风,这为中国的陶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陶艺将和一切陶瓷制品一样,逐步
走向千家万户,为美化人们的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教案用纸
二 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陶艺的材料主要是天然岩石风化分解而成的黏土。黏土主要是由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
,干燥时成土状,容易研成粉末,加水调匀后塑造各种不同形状,煅烧后形成石块硬状。
工具和设备:从事陶艺必备的工具主要有泥板、转盘、陶拍、竹刀、刮刀、钢丝弓,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熟皮、水笔、塑料布等。现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泥板:在陶艺作品的底部当托使用。
转盘:做作品时可以自由转动以便从每个角度制作。
陶拍:用于拍打泥片,陶艺作品需拍实的地方由陶拍拍实。竹刀:在陶艺制作中和双手结合的必备工具。
刮刀:用于修坯,塑造、修平作品的各个面时使用。钢丝弓:切割陶泥时使用。
熟皮:用于作品打光、抹平。水笔:用于补水、修坯。
塑料布:在制作作品时保湿及防尘。陶艺制作工序概述
烧制陶瓷的关键因素是:泥、釉、火。
为什么有些陶、瓷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呢?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用,传统的开片釉(碧裂)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我们从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烧四方面加以介绍。
配泥:
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杂质,另一方面是把产地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制作者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有时为了加强泥质在高温煅烧情况下的支承力,使坯体不致下塌而适当渗些砂子。有时为了追求陶土烧成后的色泽而加入一些着色原料成为"色胎"。
陶土和瓷土的化学成分基本是相同的,由于风化和再风化的原因,改变了它们的物理性能,使之出现了陶土具有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温状态下玻化程度较大的区别。
成型:
陶艺以手工拉坯为历时最长、产量最大的成型方法,其中手工拉坯成型是在转轮
(辘轳、僧称“车面”)上制作圆形器皿的基本方法。
拉坯的准备工作是揉泥:就是把泥团放在车面的圆心部位,辘轳转动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使其进一步排除里面的气泡,使泥更“熟”。
手工拉坯与其他瓷区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是陶泥,可塑性较高。
陶艺的艺术造型重视点、线、面的关系,陶塑属于雕塑的范畴,体积(俗称“面”)和线条,不但是组成
陶艺品的主要因素,而且还是决定作品质素的重要成分。其塑造除使用通常的雕、琢、刻、划的处理方法外,还有捏、粘、贴、捺……等手法以加强局部的表现和装饰。
配釉:
陶艺作品是泥、釉、火的综合产物,不同色釉的透明度、覆盖度都有所不同。所以陶艺作品在塑制过程中也把釉色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
陶艺中有种微型陶塑--山公,常见的人物作品仅高1~2厘米,也有更细小的,微塑的制作需要快速和熟练,保持泥料的湿润和使用工具的利索是很讲究的,往往两三“批”更交待了人物的服饰和动态,极之潇洒和流畅。
长期以来,陶艺所使用的着色剂均是东平河道里的淤泥,淤泥内的金属成分以氧化铁为主,淤泥配上稻草灰、桑枝灰、松柴灰便成了酱黄釉、黄褐釉。
自明代开始,陶艺的颜色釉有了新的开拓,釉基已不满足于几种植物质了,这时增加了砚壳、蚝壳、贝壳等高钙成分的动物灰,还增添了玉石粉、龙江石、石英粉、长石粉、镜仔料等熔融填充剂,使釉基具有一定的厚度和一定的流动性。
在金属着色剂方面,对铁元素的使用除河泥以外增加了星朱、黄石、石墨及各种成分不同的铁矿石。
配釉原料一向以使用手工业的废弃物和天然矿物为主,原料成分不纯,釉内混杂了不少的未知因素,煅烧时龙窑温差大、火焰气氛变化无常,于是在高温状态下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因而产生了难以掌握难以意料和无法再现的“窑变”,其窑变釉中以蓝钧和红钧尤为称著。
施釉方法:浸釉、淋釉、涂釉和喷釉。浸釉:
把整件坯体浸于稀稠合适的釉药之中,让其自然吸附至一定的厚度。涂釉:
用毛笔蘸了釉药后涂于坯体上,用笔的侧锋涂擦也会出现特殊的效果。
喷釉:
用喷雾器把釉药喷于坯体。煅烧:
煅烧分预热、上火、高温还原等几个步骤。
目前,使用的窑炉若以火焰运作可分为:明焰式、半隔焰式和隔焰式三种。若以产品运行方式来分类可分为隧道式(窑车式、辊道式)、梭式等类型;产品不运行的有倒滔窑、龙窑等。
陶艺的成型方法
捏塑法
1、取陶泥一块,并将其捏实。
2、填补不足,使形体饱满,并切去多余陶泥、找平。
3、逐步完善造型,稍干后抹光。 4、在抹光的造型上加鸡冠、眼睛。
5、用线在形体两侧对称地刻画翅膀,捏塑就完成了。
6、掏空,在需掏挖面的中部交叉切碎泥块,从切碎处开始掏挖。挖去泥胎内多余泥料,
注意保持胎壁厚薄一致。
泥条盘筑法
1、取一块揉炼过的陶泥,根据所做器物的大小,做出底部,再用锯条将底部边沿拉
粗糙,然后用泥浆涂于底部边沿,便于粘接。
3、按螺旋状上盘,继续盘高。
2、用双手搓捻陶泥,使其成为条状,再把搓捻成条状的陶泥捏粘到底部。再搓捻泥条,盘筑第二层。
4、注意所做器物的形,加高盘筑,并根据形体要求开始向里收口。
5、处理泥条盘筑所留下的条痕, 6、向上盘接口部,稍做调整,
现代陶艺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