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
第一节路基排水的意义和一般原则
一、路基排水的意义
保持路基材料的强度、稳定性,进而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二、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详细划分流域;
;
、就地取材、经济适用,并做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与当地排水设施相协调;
,临时排水设施应该尽可能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施
一、地面排水设施
(一)边沟
用于汇集和排除降落在路基范围内以及流向路基的少量地表水
(1)横向位置
边沟一般布置在路堑的路肩外侧或较低矮路堤坡脚外侧
(2)边沟的纵坡
边沟的纵坡宜与路线纵坡相一致,%,%
(3)边沟的长度
单向排水长度每300—500米设出水口
(二)截水沟(天沟)
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1)横向位置
截水沟一般布置在路堑边坡或陡坡路堤上侧,垂直于山坡水流方向或基本与等高线平行。视降雨量,可以不设或设计多道。
填方截水沟截水沟
挖方截水沟
>5m
(2)截水沟的纵坡与长度
%,长度的考虑以汇水既不造成过大的冲刷,又不淤积为原则。200m~500m
一般为梯形,沟的边坡坡度,因岩土条件而定,一般采用1:~1:。,沟深h按设计流量而定,。
土质
石质
(三)排水沟
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沟、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和路基附近积水),引排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1)排水沟的布置可以根据需要并结合当地地形条件而定,距离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m,平面上应力求直捷,需要转弯时亦应尽量圆顺,做成弧形,其半径不宜小于10~20m,连续长度宜短,一般不超过500m。
(2)排水沟应具有合适的纵坡,以保证水流畅通,不致流速太大而产生冲刷,亦不可流速太小而形成淤积,为此宜通过水文水力计算而择优选定。一般情况下,~%,%,亦不宜大于3%。
排水沟与水道衔接示意图
1—排水沟;2—其它渠道;3—路基中心线;4—桥涵
排水沟的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应经过水力水文计算选定。
(3)排水沟水流注入其他沟渠或水道时,应使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淤积。通常应使排水沟与原水道两者成锐角相交,交角不大于45,有条件可用半径R=10b(b为沟顶宽)的圆曲线朝下游与其它水道相接。
包括排水沟在内的土质沟渠在有可能受到冲刷和渗漏时必须进行防护和防渗处理
纵坡(%)
〈1
1~3
3~5
5~7
〉7
加固类型
不加固
,不加固
,简易加固
简易加固或干砌式加固
干砌式或浆砌式加固
浆砌式加固或改用跌水
加固类型与沟底纵坡关系
沟渠加固类型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七章 路基路面排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