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利用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doc总结:利用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利用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具有良好氛围和不同特点与要求的教育环境群,通过幼儿与材料、环境、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区域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区域活动能给予幼儿畅所欲言的机会,体现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和体现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因此我们利用区域活动为切入点,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与方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例如:婷婷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看见平时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她,竟然选择在服装店里做“营业员”,而且还不时把衣服摆弄整齐,主动告诉顾客衣服的价格。我觉得非常惊喜,走过去轻轻问她:“老板!这衣服多少钱?”只见她红着一张笑脸,扭捏地搓着衣角,我接着说:“老板你看这衣服我穿好看吗?”她捂着嘴笑得更厉害了说:“你穿不了,它太小了。”旁边小朋友看到了也都跟着笑起,我又说:“这怎么办啊?我好喜欢呀!”婷婷说:“这是小朋友穿的。”“那我买一送给小朋友穿,多少钱一?”“十块钱。”“我只有九块钱,行不行?”她笑着摇摇头,“那我明天再买吧,你要给我留着哦!”在活动评价的时候我特别表扬了她。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我们也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触景生情、情由境生”,想要幼儿参与游戏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些可供幼儿操作的游戏的情境也能激发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兴趣,如:“我爱讲故事”,我放置了一些故事中的场景,如:房子、大树、小河、花草等,幼儿可根据自己想讲的故事选择适合的场景,比如讲述故事《狼和小羊》时,幼儿在对故事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一边讲故事一边选择河边和小羊的家这两个场景进行变换,多次练习之后,就连故事中角色之间较复杂的对话也能完整地表达出。如小羊说:“这河水是从上流下的。”狼说:“我说我的就是我的,既然你喝了我的水,那么今天晚上我就要吃掉你。”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语言的发展。
2、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区域活动中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标志之一,所以有人说语言即思维,有序的语言表达即有声的思
维。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在“听——想——说”的思维链中学习语言。但幼儿的语言仅靠语言角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渗透到各个区域活动中。
(1)角色游戏。教师可利用这个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一种游戏。
总结:利用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