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司马迁祠墓简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司马迁祠墓简介
司马迁墓与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位于城区以南10公里处的芝川黄河古渡口高岗上。一部《史记》成就了司马迁。史圣的祠墓也像一座丰碑,历经千百年沧桑而愈显雄伟。司马迁祠墓依山而建。过芝秀古桥,进入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群,过古牌坊,便是石条铺就的司马古道。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记着千余年来仰慕者攀登者的足迹。
司马迁子君殿
从司马古道西上,游人踏上攀登祠墓的台阶,历经九十九级,才抵山门。山阶间,一木制牌坊上书“高山仰止”,一砖砌牌坊上书“河山之阳”。登上山门回首,黄河脚下流,祠墓梁山枕,山河怀抱,川塬如画。史学传千古,神威镇一峰。祠院古柏参天,殿中碑石林立。碑石以褚遂良的“梦碑”和郭沫若的诗碑最为著名。郭沫若的五律诗气势磅礴,情真意切:“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律诗碑拓成为游人必存之宝物。祠庙寝宫后有司马迁墓。圆型墓为青砖裹砌,嵌有八卦砖雕。墓顶有一千年古柏,如巨掌撑天,如同太史公的崇高志向,永驻天地间。韩城市又将元建大禹庙、三圣庙及宋制的河渎碑搬迁到此,壮大了司马迁祠墓的古建规模。同时,为纪念八路军东渡黄河而建立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也为其增添了一处亮色。
历史
司马迁祠墓始建于公元310年,历代曾数次重修和扩建,占地十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寝宫,献殿,祠门,山门,牌坊等十八座。祠墓对滔滔黄河,西依巍巍梁山,依崖就势,气象万千,是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建有中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墓。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于韩城(古称夏阳)农村,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访民间。后来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他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残遭汉武帝的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笔耕不辍,历经16年完成巨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 130篇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长达52万字。杨雄称赞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影响极其深远。
建筑
司马迁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

司马迁祠墓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7-09-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