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西樵地秋色人文正宜人
佛山南海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早在6000多年前,勤劳聪慧的西樵山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
明清时期,以湛若水、何白云、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子隐居西樵山,探求理学,锤炼心性,西樵山由此有了“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
西樵山是珠三角的一块绿色的翡翠,是珠三角生态文化的摇蓝,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成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粤民众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块福地。
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它不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雅的观音文化令人瞩目,耸立于西樵第二高峰大仙峰上的世界第一观音座像已成为人们研究观音文化的必到之所;作为国家5A景区的西樵山, 南海观音菩萨的故乡,让慈悲智慧的佛教理念能化作正面的能量造福社会。
南海观音的传说
以众生为念,以慈悲济世。观音菩萨的美丽传说已在西樵山流传已久:在那干旱饥荒的年代,一个美丽的少女行走于各家各户之间,为灾民送去米与钱。无数的钱、米从那小小的口袋里掏出,似乎永无止尽。而在灾民想向少女道谢时,少女却消失不见,只是天空中彩云聚集,显露出观音菩萨的庄严宝相。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拯救他们的是观音菩萨。这是
“观音开库,慈悲济世”的美丽传说,也是西樵山观音文化的由来。后人为了纪念观音菩萨对西樵的救助,,打造精美绝伦的观音文化苑,成为观音文化的绝妙载体。在西樵山南海观音文化苑宝峰寺,从2010年起每年秋季都举办“西樵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观音文化节成为了西樵山富于正能量、深蕴文化和内涵的文化旅游品牌。
南海观音文化节,恢弘法会咏观音
观音文化节中的“樵韵梵音”大型佛教音乐会通过音乐演绎出西樵山独具魅力的观音文化,讴歌与赞美了善良人性的优良美德,洗涤众生心灵。整个音乐会就像“有韵的诗,如无声的禅”为现代都市人呈现一场自然清新、净化心灵的文化盛宴。
文化节上的《千手观音》舞蹈,可谓是观音菩萨在人间的绝美化现,将观音慈悲化作华美典雅大气的美丽舞蹈,在美妙的佛音中传递美妙的智慧,让观赏者如沐春风,顿感大美无言。《心经》是佛教的核心智慧,是成佛之根本。经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智慧的法语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西樵的夜空回荡,震撼天宫。
有学佛居士齐声唱起了《大慈大悲观世音》之歌,抑扬顿挫,如泣如诉,如春风化雨,如秋雾迷蒙,如春阳杨柳,如冬雪红梅,将观音菩萨闻声救苦的慈悲大爱化作空灵的音符,随夜风飘荡于天外……一切的一切,都在诠释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普法救世的伟大情操;一切的一切,都震撼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心的智慧。
《和风东来》百花开,《观音礼赞》万物生。一首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催人振奋的《和风东来》,伴着编排大器的舞蹈,传颂着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足印,让人们仿佛回到玄奘大师西行的年代,跟随着大师的脚步,为佛法的弘扬、不畏艰险,延伸不懈地探索。
文化节中的传灯仪式是法会中的灵魂,法会点燃千盏莲花灯,由法师们排列成“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坐在莲花座上。有道是:“万法因缘生,缘起吉祥灯。”传灯有智慧相传,光明不断的含义。寓意以灯光相续,将观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传递到
佛山南海西樵地 秋色人文正宜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