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哈雷摩托雄赳赳.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哈雷摩托雄赳赳
宽宽的水泥路面,在如火的骄阳下隐隐地泛起一层水汽,一直通向地平线的尽头,就在天与地的交汇处,突然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达声,转瞬之间,一个黑影飞驰而至,一个侧滑,停在你的面前,高高的V字形车把,泪珠形的油箱,擦得锃亮的排气管,黑色的皮夹克,几条飘带在风中飞扬,黑色的皮靴稳稳地踏在地上……这是一幅典型的美国电影的硬汉形象,而那辆神采奕奕的摩托车,就是历史已逾百年的哈雷?戴维森公司铸就的传奇。

发展史:突破与创新

1903年,威廉?哈雷,以及兄弟沃尔特,还有阿瑟?戴维森在美国的米尔沃基生产出了第一辆哈雷?戴维森摩托,那时的哈雷摩托结构简陋,不过是将自行车安上一个马达,性能也十分有限,只能在平路上行驶,上坡时还要骑车人自己蹬,因此销售业绩惨淡,哈雷当年就在芝加哥拥有了第一家代理商,但那一年只生产了三辆机车,仅仅出售了一辆。但创业者们并未因此而气馁,仅仅几年时间,公司规模就大幅扩展,中间几次更换厂址,1912年时,哈雷?戴维森的工厂已扩大为一座6层高楼,开始经营出口业务,在日本进行销售,而在美国的经销商也增加到200多家。
在公司业务扩张的过程中,哈雷?戴维森摩托的形象也日趋完善,各种著名的哈雷式标志纷纷出现。
哈雷摩托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17年,美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年哈雷?戴维森公司年产量的三分之一被美军征用,派遣到海外参与战争。接下来一年,这一数量增加到了百分之五十,到战争结束时,美军使用的两万辆摩托车中绝大多数都是哈雷?戴维森的产品,而这时,哈雷?戴维森成为当时世界第一摩托生产商。而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雷再一次应征入伍,到1941年时,民用摩托车的生产几乎停止,哈雷成了军队的供应商,由于产品优秀,信守合约,哈戴连续四次获得了海陆军优秀嘉奖。直到1945年,哈雷才恢复了民用生产。
战争结束之后,哈雷不断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摩托车的速度和安全性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五六十年代几乎独霸美国摩托车市场,甚至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也骑着一辆哈雷,登上了1956年五月号《狂热者》杂志的封面。

文化:从美国到世界的生活方式

正如美国著名分析家蒂姆?康德指出:“购买哈雷摩托的人买的不仅仅是一辆摩托车,而是一种形象,一种生活方式。”哈雷摩托不仅是一种成功的商品,而且也创造了一种文化,有人认为这种文化起源于退伍士兵,他们在战争中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摩托车,因此退伍以后四处购买哈雷摩托,驾驶哈雷摩托时,能够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并且缅怀昔日并肩作战,为自由献身的战友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影响到了美国的青年,因此,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们也纷纷加入了哈雷摩托的行列。
美国好莱坞电影对于这种文化风潮也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53年,根据加利福尼亚州霍利斯特镇摩托匪帮的真实故事,好莱坞推出了电影《狂野的人》(The Wild One)马龙白兰度在电影中扮演了一名摩托车骑士,狂放不羁的形象永远载入了电影史册,从此哈雷摩托也成了叛逆青年的代名词。1969年,三大好莱坞电影巨星彼得?方达,丹尼斯?霍普和杰克?尼克尔斯共同演绎的电影《追风骑士》(Easy Rider),这部小成本影片充分反映出60年代后期反文化青年的真实心理状态,取得了票房佳绩,哈雷摩托骑士的形象也自此更加深入

哈雷摩托雄赳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jmvg964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