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镜花缘》里的“大同世界“.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镜花缘》里的“大同世界”
柳杨
(渤海大学中文系,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 李汝珍的《镜花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虚构,为读了小人国的诡诈,歧踵国的刻板,白民国的金玉其表,败絮其
者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变幻无穷的海外世界,并竭力对现实中,淑士国的迂腐穷酸,两面国的势利,穿胸国的心离本位,
世界进行揭露和扦击,寄托了自己对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厌火国的强行索讨,结胸国的好吃懒做,等等,对现实社会的
关键词:《镜花缘》大同世界礼治儒家思想厚积弊俗进行直接的抨击,从中不难看出作者想象中的乌托
邦正是乾嘉学派所倡导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主张全面恢复
我们无法忽略这样一个细节:《镜花缘》里作者心目中的三代“礼治”。
理想国是君子国,此地的大致状况是:唯善是宝,礼治。世俗人李汝珍心目中的“理想国”是对大同世界的个性解读,他
文“莫非天朝文章教化所致”,总之是典型的儒家理想社会。但强调人们生活的富足、闲适,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着重描
是小说中作者最后并没有让唐敖留在君子国,而是让大风把绘人在特定环境中的精神自由,一种超越物欲的自我满足感
他送到了虚无缥缈的小蓬莱,让他“撒手尘世而归趣仙道”了。⋯⋯不管幻想的国度如何神奇缥缈,它们之中有一点是共同
从古至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从未停止。在西方,这的,那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想化叙述。这种理想化叙述
种平等、自由,人人丰衣足食的理想生存环境被称为乌托邦; 的核心是掩盖在平等、和谐、无私的人际关系之下的一个“礼”
在中国,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完美社会理想拥有一个更为浪字。在这里,父子有伦,长幼有序,夫妇有别,王权被拒之门外,
漫的名字:世外桃源。事实上,无论是西方的乌托邦还是中国人人在享受无限自由的同时又自觉悟守令这个社会得以维持
的桃花源,其精神内核都与儒家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有异的礼制。这些幻想中的国度用各自不同表现形式告诉了我们
曲同工之处。同一个道理:有了建立在礼制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才会有真
关于大同世界的论述,《礼记·礼运》篇中有这样一段: 正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同样是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可见,礼的产生合乎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天道自然,配以一定的仪式规则来治世自然顺应民意了。可是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从春秋时代开始,诸候纷争,“国家”的概念使人的思想变得局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限,政治等级制度的不断加强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刚刚成型的
仔细分析《礼记·礼运》篇中关于大同世界的描述可以看关于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整个社会开始进人“以礼人法,礼
出,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与“礼”字密切相关。其中“⋯⋯选贤与法并用”的时代。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其实质仍然是以礼
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治为核心,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道德标准的社会,但这已经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全然不是儒家最初设想的大同社会了。“礼”开始失去原

《镜花缘》里的“大同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