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应对策略研究.doc校园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在深入贵州省高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阐述了校园网络谣言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对校园网络谣言治理提出了借鉴建议,这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谣言;大学生;影响及应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提出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倡导做文明网民,坚决抵制攻击诋毁、传谣信谣、低俗恶搞等网络不文明行为。校园网络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减少网络谣言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已成为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校园网络谣言的基本涵义
校园网络谣言的含义是在谣言内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要界定校园网络谣言必须首先充分理解谣言。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或捏造的消息。而《朗曼现代英语字典》是这样定义rumor (谣言)的:谣言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的,尤其是关于某人的私人生活或官方决定的信息,这种信息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并不真实。一般而言,国内外学者大多依据以上的基本解释和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对谣言的含义进行挖掘与扩充,并形成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由此可见,谣言主要指那些缺乏事实依据或者确切且未经证实的并以听传或类似的交际方式在全社会得以广泛传播的各类信息。而校园网络谣言将互联网作为其传播渠道,属于谣言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是通过网络媒介在校园内传播缺乏事实根据或未经证实的、并在校内外造成恶劣影响的信息。
二、校园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
校园网络谣言的可怕之处在于产生的恶劣影响,对于当事的教师及学校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种影响干扰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造成了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的伤害。
本次调研活动均为贵州省全日制本科在读生,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途径收集资料,男女比例接近1:1,以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居多,且大多数是共青团员和群众。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通过调研分析,笔者从三个方面分开阐述校园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校园网络谣言削弱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
高校开展的学生工作,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师生员工,用科学的理论引导校园舆论,让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内得以传播并占领主阵地,以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促进校园和谐的目的。但是,有的网络谣言用虚假的信息歪曲事实、蛊惑人心、混淆视听,削弱了主流价值观念和科学理论的影响力。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5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谣言会影响到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念;认为网络谣言不会影响到自己主流价值观念的大学生占调研总人数的44%,低于认为网络谣言会影响到自己正常生活的大学生。
与此同时,校园网络谣言的传播也加大了高校学生工作的难度。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接收信息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以及口头、书籍等载体,其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况且,在媒体的主流舆论引导下,谣言的传播市场相对狭窄。互联网产生之后,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缺乏事实根据的或未经证实的信息也夹杂其中肆意传播,由此导致的思想问题量多
校园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应对策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