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中的探索
朱荣林主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书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CIP)
荆棘中的探索朱荣林主编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 .—:
出版社
,
ISBN 7 5628 1835 5
荆朱课程教学改革中学
Ⅰ. ... Ⅱ. ... Ⅲ.
上海市
Ⅳ.
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号
CIP (2005) 154760
荆棘中的探索
…………………………………………………………………………
主编朱荣林
/
李建英
责任编辑/
王晓迪
封面设计/
金慧娟
责任校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发行/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号
: 130 ,200237
电话营销部
:(021)64250306 ( )
传真
:(021)64252707
网址
:
印刷江苏句容市排印厂
/
开本
/890×1240 1/32
印张
/
字数千字
/370
版次年月第版
/2006 1 1
印次年月第次
/2006 1 1
印数册
/1 1030
书号
/ISBN7 5628 1835 5/G·270
定价元
/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到出版社储运部调换
( , )
序
序
PREFACE
华
理大附中建校时间不长,然经历任校领导、全体教职工的不懈
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徐汇区西南面乃至全区都较有影响的完
中,实属不易。该校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的首批实验学校,在课程
改革上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全体教师对课改理论进行
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效喜人。“二期
课改”的探索与实践并非坦途,华理大附中的教师们凭借着对教育教
学的执著追求精神,就是在这条充满着荆棘和障碍的道路上不断攀
登,并且善于总结,将自己的收获与心路历程行诸于文,汇编成书,以
供后来者借鉴。
综观本书,我们不难发现她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和
先进性。
实践性。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事业,一切理论必须要经得起
实践的考验。书中论文的作者皆为奋斗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
师,其思考、探索、困惑、心得都是教育实录。这些建立在大量第一手
资料基础上的实践体验,散发着教育改革鲜活的清香,真正具有教育
参考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科学性。该书分别从课程改革、课堂耕耘、教育科学研究和德育
案例辅导四个维度对课改中取得的成果加以概括,华理大附中十分重
视教育科学的研究,他们以教科研引领学校的发展,近年来连续两届
被评为“徐汇区教科研先进集体”,学校教师在市、区和国家级教学竞
·1·
书
荆棘中的探索
赛中所获荣誉称号众多。这本书中的许多经验都是建立在实践与研
究的基础上的,因此才那么让人信服,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先进性。“二期课改”没有既定的经验和规律可循,一切必须靠
闯,靠摸索。华理大附中的教师们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和自强
不息的精神,硬是探索出一条艰辛的课改之路,走在了前列,具有先进
性该书中的论文是从余篇文章中筛选而出的篇让人有些
。 300 76 ,
难以取舍。可以这样说,本书中所收录的每篇文章,都是能够体现出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精品。
在此,祝华理大附中乘着教改的东风,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
一步,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2·
前言
前言
PREFACE
教
育的现代化作为教育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无数的教师们为之
奋斗。但是任何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靠人来推动,人的因素永远是最
重要、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呼唤着优秀教师。
世纪的教师应该是智慧型和研究型的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专家
“21 ,21
型和学者型的”,显然智慧型和研究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是新世
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但是具有这样品质的优秀教师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凭空产生、自然形成的,她需要精心地培养和打造,所以教师专
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
有效载体与最佳途径、方法和手段是什么,尚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探
索。
二期课改的本质是在现代教学理论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
“大教育”实验活动,其体现的理念无疑是最先进的,使用的教学方法
也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但是如何实施这些理念、教学方法,如何将其变
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成功的
模式可以
荆棘中的探索-理工科教学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