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物理声现象必考知识点归纳.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初中物理声现象必考知识点归纳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中物理声现象必考知识点归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初中物理声现象必考知识点归纳
单选题
1、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108m/s
,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A
解析: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故A项正确;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项错误;
,发声体的振幅不一样,响度不同,故C项错误;
,所以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它乐器声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项错误。
故选A。
2、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
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
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1
:.
A.①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
减小,铃声减弱;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
合题意;
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治噪声产生的是()




答案:C
解析:
,故A不符合题意;
,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2
:.
,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相同
,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
答案:C
解析:
,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装水的瓶子,四个瓶子装的水体积不一样,那么四个瓶子振动快慢不
同,振动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故A错误;
,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通过患者身体传过来的声音,得知患者的健康情况,这是利用了声
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在不断变少,同时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从而推理玻璃
罩内完全为真空时,闹铃声会完全消失,即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禁止鸣笛是在车辆上的喇叭禁止,是在声源处减少噪声,不是传播过程中,故D错误。
故选C。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答案:C
解析:
,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图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物理规律,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答案:B
解析:
选项ACD中发声的音叉使脸颊发麻、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4
:.
振动而产生的;选项B中的烛焰随音乐,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乐器一陶笛,演奏者用它演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
的()

答案:A
解析:
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会使振动的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
符合题意。
故选A。
8、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
5
:.
解析:
,瓶子受力而振动发声,故A错误,B正确;
,瓶内水越多,瓶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瓶内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
瓶音调最高,h瓶音调最低,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答案:B
解析: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
,故B正确;
,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C错误;
,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答案:D
6
:.
解析:
,对噪声无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对噪声无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使噪声加强,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生活,故C不符合题意;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计算题
11、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的静止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此时船离悬崖多远?
答案:340m
解析:
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2s的距离为
ᵆ=ᵆᵆ=340m/s×2s=680m

船离悬崖的距离为
1ᵆ=1×680m=340m
s=
2总2
答:此时船离悬崖340m。
12、超声波“看”世界,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
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反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
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捉昆虫。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
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
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
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如图所示,P、P为发射波,n、n为对
1212
7
:.
应的反射波。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变化,它的变
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测速仪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测速仪。
(1)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

(2)如果图中的P、P之间的时间间隔t=1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1次超声波,图中P、n之间的时间间隔
1211
t=_____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由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P两次超声波时间内行驶的距
112
离为_____m。
(3)图中P、n之间的时间间隔t小于p、n之间间隔t,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222111

(4)如果测速仪发射某次超声波信号时,正前方180m处刚好有一辆汽车行驶,此超声波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时
间间隔为1s,则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_____(选填:变高、不变、变低);汽车行驶的速度为_____m/s。
答案:
解析:
(1)[1]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耳朵,故选B。
(2)[2][3]P、P之间的刻度值为12个格,时间长为1秒,发出超声波信号P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间是30个格,
1211
则时间为
8
:.
1
ᵆ=30×=
112
则第一次超声波通过路程的一半为
11
ᵆ=ᵆᵆ=×340m/s×=425m
1212
发出超声波信号P到接受到反射信号n的时间为
22
1
ᵆ=27×=
212
则第二次超声波通过路程的一半为
11
ᵆ=ᵆᵆ=×340m/s×=
2222
所以汽车接收到P、P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
12
ᵮᵆ=ᵆ−ᵆ=425m-=
12
(3)[4]已知t<t,则超声波发射后到汽车接到时所用时间为ᵆ′<ᵆ′,根据ᵆ=ᵆᵆ可知,汽车离测速仪的距
2121
离ᵆ′<ᵆ′,即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在变小,由甲图可知是汽车是向左运动。
21
(4)[5]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ᵆ=ᵆᵆ=340m/s×1s=340m
1声1
则声音通过的路程的一半为170m,即声音通过170m后与汽车相遇,而汽车原来距离测速仪180m,说明汽车
靠近测速仪,因此此时频率变高、音调变高。
[6]声音与汽车相遇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1
ᵆ=180m-×340m=10m
2
,则汽车的速度为
ᵆ10m
ᵆ===20m/s

9
:.
13、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从山崖的隧道口驶向一座大桥(如图所示),火车头在距
离桥头240m处鸣了一声汽笛,鸣笛8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货车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已知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
(1)火车的速度为多大?
(2)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30m/s;(2)2720m;(3)1240m
解析:
解:(1)火车的速度
ᵆ240m
ᵆ=1==30m/s
1ᵆ8s
(2)声音传播的路程
ᵆ=ᵆᵆ=340m×8s=2720m
声声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11
ᵆ=(ᵆ−ᵆ)=×(2720m−240m)=1240m
2声12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
(2)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2720m;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1240m。
14、科考船在某海域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求
10
:.
此海域海底的深度。
答案:3000m
解析:
解:声波传递到海底所用的时间
1
ᵆ=×4s=2s
2
海域海底的深度
ᵆ=ᵆᵆ=1500m/ᵆ×2s=3000m
答:此海域海底的深度为3000m。
15、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
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1500m/s)
(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
(2)此海域的深度;
(3)“奋斗者”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
答案:(1)8880m;(2)10120m;(3)444s
解析:
解:(1)如图,由题意可知,在A点发射超声波,在B点收到信息。
11
:.
由速度公式得
ᵆ=ᵆᵆ=20m/s×12s=240m
212
ᵆ=ᵆᵆ=1500m/s×12s=18000m
声声2
由题得
ᵆ+2ᵆ=ᵆ
23声
11
ᵆ=(ᵆ−ᵆ)=×(18000m-240m)=8880m
32声22
(2)根据题意可知
s=ᵆᵆ=20m/s×50s=1000m
111
ᵆ=ᵆ+s+ᵆ=1000m+240m+8880m=10120m
123
(3)根据题意可知
ᵆ8880m
ᵆ=3==444s
3ᵆ20m/s
1
答:(1)收到信息时距离海底8880m;
(2)此海域的深度为10120m;
(3)“奋斗者”号还需444s潜到海底。
12

初中物理声现象必考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892 KB
  • 时间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