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淮安端午风俗 】是由【橘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淮安端午风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淮安端午风俗
作者:[][]
端午,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淮安人端午节的风俗有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和菖蒲,带女儿回家吃馊粽子等等。早年尚有赛龙船活动,现在已少见了。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淮安的老百姓家家户户头一天晚都用芦叶(亦称粽叶)包粽子上锅蒸煮,待第二天早上吃。往年就用纯糯米包粽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在糯米中掺以红枣、赤豆、咸肉等,以增加其美味。我们家吃的粽子形状多是三角棕,也有小脚棕和斧头棕。端午节早上人人吃粽子,有的人家蘸白糖吃粽子。同时于清晨在家门口屋檐下挂艾和菖蒲。艾多节,似钢鞭高悬;菖蒲犀利,形如剑,挂它们以避邪。又以雄黄、粽子、红糖、黄瓜、红辣萝卜片、咸鸭蛋放到托盘中置于太阳下晒,谓之晒正午时。晒过的东西吃下,老人说可“”
保一年平安。中午都有较为丰盛的午餐。除鸡鱼肉蛋外,必吃苋菜(亦称早菜),最好是红苋菜,以及黄瓜、片粉、红辣萝卜。午时,家中成人还饮雄黄酒。不能饮酒的小孩妇女就用晒过正午时的红罗卜片蘸上雄黄粉吃。传说,吃饮上述东西一年肚子不疼。
端午挂艾和菖蒲除避邪外,其实这两样东西连同雄黄都是中药类,有祛毒、除蚊蝇、病菌之效。家中挂艾和菖蒲凉干了以后煎水洗浴,还可以治湿疹。午后,年年端午过后,都用此法洗身一次。
端午除了挂艾、挂菖蒲去邪,旧时尚有构面黄纸,盖过朱印的天师符、钟“”馗像贴挂在家中堂屋墙上的习俗。妇女们用红、黄、蓝、黑、白五色丝线织成网袋,内放煮熟的鸭蛋一枚,以此为小孩避瘟疫,促长命。初五当天晚上,大姑娘、小媳妇都用凤仙花加明矾捣汁染指甲,或把凤仙花加矾捣成糊状敷在手指甲上,用扁豆子包扎好,待到第二天早上取下,手指甲被染得通红,半年不褪色。我们小时候都染过
端午节另一个习俗,就是五月初六带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吃馊粽子(其实不馊)。
因为隔了两宿回家吃的粽子,故称吃馊粽子,古称接女归宁,所以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其实这些习俗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的文化底蕴,即使端午节的这些载。如东汉应劭在《风俗道义佚文》中就记?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令人不病瘟。蔡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述道:“”
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
红透骨,红年乃消。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说:燕都自五月初一日至五日,”“
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宁,俗呼是日为女儿节。(王忠珍)”
---------------------------------------------------------------精品范文-------------------------------------------------------------
精品范文,豆丁网.
3/3
淮安端午风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