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
摘要:?{兰性德是清初的重要词人,有“国初第一词手”之誉。纳兰咏史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咏史诗词理论。其“有意而不落议论”,“本事中事”与“他事中事”,“意在文中,更不出意”等理论主张,对咏史诗词的研究很有裨益。
关键词:纳兰性德;咏史;诗论
纳兰性德的《渌水亭杂识》中有两段他关于咏史的主张:“古人咏史,叙事无意,史也,非诗矣。唐人实胜古人,如‘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武帝自知身不死,教修玉殿号长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诸有意而不落议论,故佳;若落议论,史评也,非诗矣。宋以后多范此病。愚谓唐诗宗旨断绝五百余年,此亦一端。”“咏史只可用本事中事,用他事中事,须宾主历然,若只作古事用之,便不当行。如‘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元者,玄元皇帝老子也,唐世奉为始祖,事固诬诞;天子五色车,用汉武甲乙日青东,丙丁日赤车事。周伯强引杜预《左传序》语,谓之‘具文见意,’以其意在文中,更不出意也,乃为高手。”纳兰性德的咏史诗词理论,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有意而不落议论”
意即是情,“有意”即有情,“无意”即无情。如果只是就史写史,单纯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而没有表现出作者的情感,那不是咏史,而是
“史”。诗歌以“咏史”为题始于东汉班固。班固的《咏史》诗,以叙事为主,用词质朴,修饰渲染成分很少,因此钟嵘在《诗品序》中评其为“质木无文”。到西晋左思的《咏史》诗,开创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专,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班固的“正体”,正是纳兰所批评的“叙事无意”之作,而左思的“变体”,才是纳兰提倡的“有意”之作。中国诗歌自《诗经》以来就以抒情为主,历代经典诗论都强调作诗要有“情”,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吟咏表达出来,才是“有意”之作。咏史除“有意”外,还要“不落议论”。所谓“议论”,就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论,直白地表达出作者对其情感态度。纳兰认为“若落议论”,那么所作的就不是咏史诗,而是“史评”。
二、“本事中事”与“他事中事”
“本事中事,”即指所咏史事本身。“咏史只可用本事中事”,这样才能用事集中,不致杂乱分散,更能突出主旨。
“他事中事”,即指所咏史事之外的史事。纳兰认为“他事中事”并非不能用,但要做到“宾主历然”,不可喧宾夺主,“他事”只能用来对比或衬托“本事”。如纳兰的《浣溪沙?姜女祠》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袖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
这首词应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年)二月至五月扈从东巡途中,是一首咏姜女祠之作。当作者来到姜女祠时,看到满布尘土蛛网的景象,由凄凉冷落的姜女祠感受到了历史兴废之感。结尾处点到六王和秦始皇,这是作者联想到当时奴役人民的统治者,其中包含着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统治者的批判。但这首词的主题是咏姜女祠,六王和秦始皇的
“他事”只是作为陪衬来衬托孟姜女这一“本事”,作者并没有在“他事”上纠缠,因而也就未使主题分散,达到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