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2 2
2
2
1
1
2 2
2 2
2
1
2
2
2
2 2
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年 2 月第 24 卷第 1 期 Chin J Radiol Med Prot , February 2004 ,Vol 24 ,No. 1 · 97 ·
2
·综述·
1
肠放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2 2
付凯飞彭瑞云
2
电离辐射可引起生物体损害。消化道,尤其是小肠,对目前,对γ射线的放射损伤机理研究较深入,已达分子
射线高度敏感。辐射损伤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甚至消和基因水平,而对中子的研究多限于整体、组织、细胞和亚细
失,肠道细菌及细胞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菌血症和胞水平上。已证实有多种因素可参与肠道辐射损伤的发生
毒血症是重要致死因素。笔者就肠道经中子和γ射线放射机理,分述如下。
损伤的敏感性、病理特征、发生机理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1 DNA 的损伤及其标志物改变:大量的实验证实,电离
一、肠放射损伤的敏感性辐射可引起 DNA 链的损伤,包括双链及单链 DNA 断裂等,并
肠是辐射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尤其是小肠隐窝干细胞对可通过生物学指标的改变来测定,包括染色体畸变、淋巴细
辐射高度敏感。肠道辐射损伤与所采用的射线种类、照射剂胞微核及 DNA 标记等[5 ] 。
量、照射方式及照射对象的不同有关。研究证实,小剂量( < 2 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已知辐射可诱导细胞凋亡,关于
1 Gy) 照射仅引起放射反应,10~100 Gyγ射线或 3 5~4 0 凋亡发生的机理已有较多研究,其中包括一些癌基因及抑癌
Gy 以上中子照射后则会发生肠型放射病。小肠上皮的再生基因如 p53、bcl 2、bax 和 c myc 等的参与。研究发现,肠道辐
潜力较大,10 Gy 以下γ射线照射可全部自发性再生,一般 7 射损伤后,P53 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加,且 p53 主要诱
[1 ]
d 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导干细胞群发生凋亡。P53 蛋白可通过 bcl 2 家族调控凋亡,
二、放射损伤后肠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电离辐射激活的 P53 蛋白发挥转录子作用,激活 Bax ,使 Bax
肠道辐射损伤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水和电解质转运的损 mRNA 及其蛋白表达均升高,形成 Bax Bax 二聚体,诱导具有
害。实验发现,当小鼠受到 3 8 Gy 中子全身照射后,其肠道凋亡倾向的细胞死亡[6 ] 。
发生吸收水、钠的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对电刺激和药物刺激
, 3 细胞和炎性因子:某些细胞和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
的反应下降。肠道的免疫功能也下降导致多种感染甚至脓
, 素 2 ,4 ,6 ,11( IL 2 ,4 ,6 ,1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角质
毒症[2 ] 。
细胞生长因子( KGF)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及肿瘤坏死因
三、肠放射损伤后的病理变化
子α(TNFα) 等参与肠放射损伤机理的调节。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资料说明肠道经中子和γ射线照射
(1) IL 2 :主要由 TH1 细胞产生,通过 IL 2 受体复合体对
后的基本病变为组织细胞的广泛变性坏死
肠放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