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和小雨》教案
教材分析:
音乐《大雨小雨》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旋律及节奏,理解歌词内容。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作、声音、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3、喜欢参加节奏乐活动,体验节奏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旋律及节奏,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作、声音、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教学准备:
1、事先带领学生观察下大雨和小雨的情境,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
2、自制课件《大雨和小雨》、每人一个铃鼓。
活动过程:
一、“猜声音”,引出大雨和小雨的主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说出大雨声和小雨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提问:1、听这是什么声音?2、两种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生欣赏并表现《大雨和小雨》
设计意图: 通过听赏教师演唱《大雨和小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大雨小雨音色上的不同,结合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大雨小雨的节奏,体验边唱边演的乐趣。
1、教师一边用手指挂图,一边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提问: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2、师生一起用歌声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声音,边唱边配上动作。
3、教师再次清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小雨的节奏。
三、运用身体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给歌曲伴奏。如:拍手、拍腿、跺脚等,下大雨时的动作要大声音也要大,下小雨时的动作要小声音也要小。为使用乐器做准备。
1、 刚才老师用什么方法给歌曲伴奏?
2、 小朋友还有什么方法给歌曲伴奏?
3、 怎样用身体动作表示下大雨的样子?
4、怎样用身体动作表示下小雨的样子?
四、教师出示铃鼓,让学生回忆并模仿其音色。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2、你们知道怎样演奏它,发
《大雨和小雨》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