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防范初探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了,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繁殖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有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资料备份、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网页安全下载等。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病毒;防范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不断地更新换代,软件更新也非常快。计算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了,如金融行业、教育行业等等。但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却令人十分担心。尤其是病毒问题。目前计算机病毒类型多,传播快,而且变种多,危害性大,影响范围非常广。例如2007年1月开始肆虐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仅两个月的时间就产生了90多个新老变种,个人用户感染高达几百万,导致企业局域网瘫痪,多家著名的网站也相继被植入病毒,遭到攻击。“熊猫烧香”病毒一下跃升为病毒前20名。可见计算机病毒危害之大。而这些病毒若一旦传染到银行等金融行业,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整个经济市场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是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探讨网络背景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将其定义为: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由定义可知,计算机病毒并非是客观实体存在的,它是编程者利用计算机存在的一些缺陷和漏洞而编写一系列代码或指令,通过网络、USB等途径进入计算机,感染程序,破坏计算机数据和系统。按照病毒存在媒体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病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三类。其中网络病毒是指病毒通过传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然后传入计算机。由于目前计算机大部分都会连接网络,所以网络病毒的传染性最广,通常会采取借用知名网站网址,制造虚假网址,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把病毒附在其中,让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点击进入,感染病毒。,就是利用常用的应用软件信息,骗取用户点击下载。一旦运行,恶意攻击者就会通过该后门远程控制计算机用户的操作系统,进而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破坏数据信息。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繁殖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之所以被称为“病毒”,是因为它和生物病毒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自我复制、自我繁殖,甚至是变种。如上文提到的“熊猫烧香”两个月内就产生了90多个变种。快速增长的病毒数大大加快了病毒的传染速度。一旦一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其他相联的计算机就会相应感染。这种情况在校园网中最常出现。通常一个同学计算机有漏洞,其他同学的计算机也会产生相同的漏洞。另外,病毒还可以长时间潜藏在计算机内,即使杀毒软件也检查不出了,等到时机成熟,病毒爆发的条件具备,就会一触即发,大肆传播,破坏性极大。
二、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破坏性很大,尤其是对于金融行业,目前经济是全球化经济,一旦爆发严重高级的计算机病毒,其波及面将会非常大,甚至会导致整个经济市场瘫痪。防患于未然。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一样,防重于治。那么,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呢?
(一)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指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组合,在内部和外部网络、公用和私用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网关,以避免非法用户侵入内部网。简单而言,就是一张铁网,将内部网站和公共网站隔离开来,只有经过同意,外界的数据才能进入,若不被同意,外界数据不得进入。这是防止黑客进入你的计算机的第一道防线。所有入侵者必须先越过这道防线才能接触你的计算机。
(二)杀毒软件
防火墙技术可以阻止一些黑客的入侵,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是这一道防线的作用并不会很牢固,只是初级的防范。一些专业的恶意入侵者仍然很容易侵入计算机。因此,还需要更深一层的保护。杀毒软件就是专门针对计算机病毒而出现的。它的运行步骤是:监控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一旦发现可疑程序或文件就开始识别,进行病毒扫描,确认是病毒后就会征求用户同意,把病毒删除,最后还会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升级,并记录病毒类型,更新数据,以便下次杀毒。例如目前常用的360杀毒软件系统,它首先有一个360安全卫士,进行日常的扫描和体检,包括垃圾信息的清除、系统修复、漏洞修复、木马查杀等。就像是对电脑进行了全身的体检一样,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显示修复。其次,360游戏安全保险箱。游戏是最常被附带病毒的。把常用的游戏软件(也包括目前最常用的QQ)放入安全保险箱,软件运行时就会自动阻止外来病毒的入侵,确保软件的安全运行。另外,还有专门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防范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