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庆市江津五中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第1课时)》学案(人教版选修四).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编制
陈涛
审核
冯现青
使用
理科方向选修班
教学案编号 423a
课型
学案
课题
(选4)二单元课题3化学平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 能正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教学过程]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过程
(1)可逆过程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2)表述: 约定采用“”来代替反应式中原来用的“”,把从左向右的过程称作;由右向左的反应称作。如溶解、结晶过程可表示为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在下,既能向同时又能的反应。
(2)不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反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但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如Ag+ +Cl- =AgCl↓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CO+H2O(g) CO2+H2反应为例。
在一定条件下, mol mol H2O(g)通入1 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
(1)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的浓度为,逆反应速率为。
(2)反应进行中:
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的浓度,逆反应速率。
(3)肯定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此时,反应物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也。如图所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
(2)特征:
逆: 等:
动:
定:
变:
(3)特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建立的途径无关
思考:1、相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时,一个反应分别从正反应开始,与从逆反应开始,最终所达到的平衡状态是否相同?
答案:相同,因为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无关,而与反应时的条件有关,只要条件相同(温度、浓度、压强等),最终就会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4)达到平衡的标志:以mA(g)+nB(g)pC(g)为例
直接标志: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A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p,B生成速率与C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n:p。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间接标志: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注:m+n≠p)②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下,是否达到平衡。
可能的情况举例
是否能判断已达平衡
1、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2、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
②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消耗了p mol C
③v(A):v(B):v(C):v(D)=m:n:p:q
④单位

重庆市江津五中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第1课时)》学案(人教版选修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49 KB
  • 时间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