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教学案例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肖惠
案例背景
模块:高中美术鉴赏
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学时数:1课时
设计原由:
本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具有“纽带”作用。
a. 从审美特征上看,陵墓雕塑作品既有前面的工艺美术的精巧华美,又具古建筑艺术的宏伟大气,并为后面的宗教雕塑、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b. 在人文精神上贯穿了先秦倡导的“成教化,助人伦”,汉起所盛行的儒家、佛学思想,展现了先人对宇宙、自然、生命的看法。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设计者:肖惠女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88905252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及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把握古代陵墓雕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运用讨论法,比较法,从陵墓雕塑作品的本体审美出发去勾勒各时期陵墓雕塑不同的审美标准与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赏析入手,展现古人宇宙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发对生命价值观的思考,培养对民族艺术的情感,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内容结构
原始社会红山文化女神像——四川广汉古蜀人青铜人像、人头像、秦始皇陵兵马俑所显示的中国古代大型雕塑传统。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以霍去病墓为代表的汉代石刻,唐代顺陵石狮等陵墓雕刻群的设计构思和艺术成就。
汉代俑类作品的时代特色和艺术成就。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陵墓石刻、陶俑的功能,表现手法,象征意义。
难点:陵墓雕塑艺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于这种陵墓文化学生不易理解。古代随葬的俑类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对此有正确认识。
教学策略设计

a. 比较法
横向比较:与国外陵墓雕塑的对比
纵向比较:秦汉唐不同王朝陵墓雕塑的表现手法、象征意义、审美标准之间的对比。
目的:通过比较明了不同朝代的俑各具特色的历史原因、思想原因,并引发对人生、生命的思考。

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预设问题,以问题作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a. 提问题,从课本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要有一定想法、深度,作为发言代表。
b. 作比较,不同时期陵墓雕刻的功能、手法、审美标准(艺术特色)。
c. 谈感受,感受陵墓雕塑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作拓展思考,超越作品本身感悟生命、感悟人生。
d. 写小结,可列表整理不同时代陵墓雕塑的异同,总结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

a. 创设情境,在古筝音乐《高山流水》中酝酿情绪、流淌思绪,进入时空隧道,回到先秦时代。
出示课件图片


兵马俑
师:你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生:数量众多,气势壮观,逼真写实,技艺精湛。
师:秦始皇陵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怎样?
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以惊人的数量营造出气吞山河的气势,反映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强盛时代巨大的精神力量,反映了秦王朝对权威的绝对敬畏。
师:兵马俑出现的文化背景又如何呢?
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117 KB
  • 时间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