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43加强开卷考试下的命题研究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强开卷考试下的命题研究 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一、实行开卷考试的主要原因 二、开卷考试对命题提出的新要求 三、03年中考思想政治命题的新探索 四、对初三复习的三点建议
盐城市教科院吴兆虎
一、实行开卷考试的主要原因
1、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
2、促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3、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实效性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表述为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人文性、思想性课程。
思想教育性,继承了原标准中有关规定,强调是主渠道,是课程方向,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人文性,主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提升人,要通过具有人情味的教育,对人的关心,尊重人进行品德教育来提高实效性。
实践性,道德学科是实践学科,关键是做,不能追求讲得好。目标不是记住什么,而是体验、感染、塑造的,主要任务是把优良品质内化为学生心理品德
综合性,将基本国情教育作为情境,以法律、道德意识爱国情感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品德,健康的心理,以平常心态对待他人、能正确对待自己,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将三方面教育综合在一起。
初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理念,课程要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不能按成年人的理解去要求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摸子去硬套他们;要引导他们如何进入公共生活,使品德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2、以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为目标的理念,这是课程的核心理念。这里要特别注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不是命令。是学习做而不是就是。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可缺,只要生活得有意义就可以。只要能过有意义的生活,就是好公民。
3、强调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的结合起来,品德课不是说教课程,是需要自主思考的过程,但我们不能放弃引导,要尽量让他们感到是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
二、开卷考试对命题提出的新要求
1、试题要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只会从书上找答案的学生得不到好成绩;
2、试题要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又能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试题要有恰当的难度,既能确保及格率与均分指标的达成,又能引导初中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4、开放性试题既能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又要使教师阅卷具有一定的标准,克服评分的随意性。
三、2003年中考命题的几点探索 ---题型主要变化
① 取消判断题。
②单选题题数由15题增加到20题,分值由15分增加到24分。
③简答题由4题增至5题,总分值由23分增至25分.
④阅读分析2题,总分值由去年的24减少到21分。
⑤总题量由去年的29题减至27题,主、客观题的分值比例变化不大,约为2:1。
⑥试卷文字量减少,文字阅读量为3000字左右。
三、2003年中考命题的几点探索 ---题型主要变化
⑦ 试题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为背景或载体的题目大幅度增加,分值占到全卷的60%以上。  
⑧ 适当加大综合题的比例,学科间的综合题分值占到9分,学科内的综合题分值占到30分以上。  
⑨开放性题目增加(如第22、23、26、27题),机械记忆类试题减少,试题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材料短小、通俗、新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多数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不搞单一的采点给分,鼓励创新,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余地。
三、2003年中考命题的几点探索 ---命题的特点及导向意图
1、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降低试题的难度。本次命题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降”的原则要求,注重基础性,坚持试题“小而活,活而不难”。如第2、3、5、10、11、12、15等题;评分实行采点与采意得分相结合。
努力控制试题的文字阅读量和答案书写量,阅读量在3000字左右,书写量在600字左右;
语言表述通俗易懂,在学生可能会出现审题疏漏的地方加上着重号,防止学生出现无谓的失分(如第9 、17题)。
三、2003年中考命题的几点探索 ---命题的特点及导向意图
2、坚持教育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命题的育人功能
法制教育(2、3、4、6、8、25、26);
无私奉献精神教育(7、16题);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1、12、13、14、17、18、23);
艰苦奋斗传统美德教育(20题)。
三、2003年中考命题的几点探索 ---命题的特点及导向意图
3、迎着时政热点命题,体现试题的时代性。
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为背景或载体的题目约占全卷的60%以上。如:
党的十六大召开(第1题);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4题);
抗击“非典”(第27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23题);
南水北调工程(第22题

43加强开卷考试下的命题研究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