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诊断—资产运作效率
资产运作效率是公司的经营业务收入(净值)对各项营运资产的比例关系,以诊断营业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的关系。正因为它是评价企业各项营运资产运作效率,所以有时又称为资产周转率。
一、资产运作效率的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有这样的规律,即通过销售获得的收益越大,所需投入的资产也越多。因此就应当考察企业的各项资产是否与经营收入保持合理的比例,各项资产对收入作出的贡献大小如何;资产贡献大小的原因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就需要运用资产运作效率来分析和诊断。
资产运作效率的指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考察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各项资产的运作效率,如现金运作效率,应收账率的运作效率等;另一类则是考察所有者权益的运作效率。之所以把所有者权益运作效率也列入资产运作效率之中,是因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来源。这样它的指标就有:
·经营收入对现金比率。
·经营收入对应收账款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经营收入对存货比率。
·经营收入对营运资金净额比率(营运资金周转率)。
·经营收入对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
·经营收入对其他资产比率(其他资产周转率)。
·经营收入对总资产比率(总资产周转率)。
·所有者权益周转率。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在这些比率所涉及的项目中大多都有明确的意义,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上都能获取到它们的净额(即扣除备抵、折旧、摊销等的数值)。惟有经营收入一项有不甚明确的地方。在计算资产运作效率比率时经营收入取什么数值有这样几种看法。第一种认为经营收入就是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第二种认为经营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净额,也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第三种认为经营收入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总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加其他业务利润。这三种看法当然各有道理,但为计算方便,本书仍采用第一种意见。
二、各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1、经营收入对现金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经营收入对现金比率=经营收入现金
这个比率测量企业运用现金的效率高低,而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企业是否保持足够的现金,以应付经营需要。因为企业手头上保留现金和等价现金的主要目的是应付日常的某些交易的需要,但保留过多现金却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所以现金存量问题就成为一个两难问题。这样也就导致经营收入对现金比率到底高好还是低好的问题。
一般讲,这个比率高,显示了现金可以更有效地使用,但同时也意味着现金调度十分艰难。这个比率低,说明了现金没有充分有效地使用,可能会有闲置资金及没有必要的现金余额。可是企业手头上有充裕的现金倒可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以及财务的风险。因此资金调度和现金运作效率是互相矛盾的,很难为企业制定一个所谓最佳现金保存量的比率,只有企业本身要随时照顾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寻求适当的比率。
现在观察下表可以有这样的结论,1996年与1999年有很低的现金使用效率,1997年与1998年有相对略高的现金使用率,造成这个马鞍型的起伏,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有很大的短期投资。
XXXX公司的经营收入与现金比率表(1996~1999年)
单位:千元
1996
1997
1998
1999
主营业务收入(a)
货币资金(b)
财务状况诊断—资产运作效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