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创伤书写.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创伤书写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摘要:创伤书写是赫塔?米勒作品的核心主题。文章以长篇小说《呼吸秋千》为例,探讨了她执着于描述创伤的缘由,分析了创伤记忆所具有的向死性、被动性、链式联想性等特征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她如何在语言与形式即叙述层面上来精当地展现这一主题,如:自始至终沉降于细节,大量运用超现实主义画面,将死亡与诗意二律背反地并置,以及高频使用简单句与隐喻,借由语言的引导与暗示,言说不可言说之物,来理解创伤的不可理解性。书写创伤同时引发了米勒对写作与回忆二者之间密切关联的深层思考,加深了其对写作动因与本质的认识与反思。
中国论文网/view-
关键词:赫塔?米勒;《呼吸秋千》;创伤书写;回忆
2009年9月,德国作家赫塔?米勒的长篇小说《呼吸秋千》问世,旋即受到文评界的高度关注,不仅因为她在一个月之后即获诺贝尔文学奖,更重要的是小说主题涉及欧洲文坛的热议话题,即在那些亲历过纳粹集中营以及古拉格劳动营的幸存者逐渐辞世之后,这类个体或集体创伤性经历还能否或如何得以继续书写?
自1945年1月始,应苏联政府的要求,生活在罗马尼亚境内的约8万德国后裔陆续被送往其强制劳动营,进行长达5年或更长时间的战后重建工作,作为纳粹德国对苏联红军所犯罪行的补偿。几千人死于饥饿、严寒或是难以想象的强体力劳动。米勒母亲是能得以返乡的幸存者之一,她给女儿取名赫塔,用以纪念在劳动营中逝世的同名女友。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米勒在成长过程中,无时不从母亲的行为与处事方式中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又像谜一样让她无法捉摸,因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她所处的德裔少数民族聚居村,抑或是罗马尼亚政府的官方媒体中,这段历史都是禁忌话题。她试图通过与母亲或村中有相同经历的人的谈话获悉详情,但他们要么闪烁其词,要么拙于表达,最终她所获甚微。这一段深深困扰与吸引她的历史一直作为一条辅线,从处女作《低地》开始,若隐若现地散落在她的小说与散文中,而苦于素材的匮乏无法成为其作品的主题。然而她要以此题材写一部小说的打算却从未放弃,这一计划在她结识了曾在苏联劳动营呆过5年的德裔罗马尼亚作家奥斯卡?帕特里奥(Oskar Pastior)后终于可以提上日程。帕特里奥表示非常愿意帮助她完成小说的写作,数年间与她多次长谈,并于2003年和她一起去了他在乌克兰工作过的前劳动营,让她进行实地的细节考察,并做了大量的笔记和片段描写。他不仅给她提供了大量有关劳动营的信息与生活细节,更用他作为诗人独一无二的语言,让他在劳动营的经历与生存状态以强烈的画面感呈现出来,这一切都是米勒写作不可或缺的前提。2006年,帕特里奥辞世,米勒在整理他们谈话与笔记的基础上,以帕特里奥为原型,创作了《呼吸秋千》的主人公雷奥帕德?奥伯克,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罗马尼亚的德裔少数民族在古拉格劳动营的遭遇。
然而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属于个体或族群的创伤性经历可能由一个非亲历者根据二手资料来成功叙述吗?文评家哈蒂施(Iris Radisch)给出了明确的否定回答。在她看来这部小说就像是“被下了咒”,之前米勒曾备受赞誉的凝练语言与诗意风格在此书中是如此“乏力无味,有些段落让人感到难堪的矫揉造作”,因为在科尔特斯(Imre Kertész)和莱维(Primo Levi)关于奥斯维辛与格罗斯曼(Wassili Grossman)和沙拉莫夫(Warlam Schalamow)关于古拉格的出色叙述之后,这一类小说的时代就已“自然终结了”,而不可能被“二手货重新唤回”。参见Iris Radisch, Kitsch oder Weltliteratur, In: Die Zeit, 20090820, Nr. 35.
作家桑普兰(Jorge Semprun)的观点与此截然相反,恰恰在这些“二手货”中,他看到了此类小说的希望与未来。因为“记忆总是会变成历史”,“我们现在需要新一代的作家去勇敢地‘?C渎’证人的记忆”,“记忆与见证现在可以并且也应该成为文学”。Jorge Semprun,Wovon man nicht sprechen kann“, In: Norbert Gstrein, ders. Was war und was ist. Reden zur Verleihung des Literaturpreieses der KonradAdenauerStiftung am 2001 in Weimar, Frankfurt/Main: Suhrkamp, 2001, ,亲历者的创伤记忆也完全可以经由后辈作家的文学虚构而得以呈现。正是从这个意义

论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创伤书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7-11-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