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节 语言的炼.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节语言的锤炼
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1)规范。从语法的角度来说,语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不能有语病;从词汇的角度来说,使用规范的词语,切忌生造词语,尽量不用一般人听不懂的方言俚语,不提倡用文言文写作,更不提倡文白夹杂。
(2)准确。这是对语言首要的和起码的要求,也就是要恰如其分,确切无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但只有一种形式是最佳的。具体地说,语言准确体现在以下方面:语言能充分完整地表达语意;语意清晰,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遣词造句不绝对,不武断。
(3)连贯。语言准确侧重于词语的准确,语言连贯侧重于语句的连贯。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意思,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要衔接自然,要有一定的顺序。前后的语言呼应,而不能跳跃。
(4)得体。有以下几点:语言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符合对象的需要;语言要符合特定环境的需要,符合特定的地域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语言要符合文体的需要;语言要符合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
做到“语言通顺”,要注意以下几点:
,句子尽量简短。有的同学觉得写长句子好玩,但又把握不好,出现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句子过长、结构过于复杂,很容易出现语病,而且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也常常容易让人搞不清楚。
,以少胜多。“简洁”的意思是“简明扼要”,解释得再具体些,就是用最少量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简洁”是通顺的最高形式。
,统一语体风格。接受对象不同,文章的语言也应该有所不同。只有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语言的更高要求是要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
文采,就是语言变化多,用语精美。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考场作文中,语言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感染人。
用词贴切,是指用生动流畅的文学语言和事理增强文学的艺术感染力。
句式灵活,就是说句子要有变化,即能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言环境变换不同的句式。一般说,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长句的特点是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整句的表达功能是气势贯通、形式对称、音节和谐。散句的功能是灵活自然,能加强表达的亲切意味。在写作中,可以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变化。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就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反复、对偶、借代、双关、反语、设问等修辞格,可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以达到生动传神的目的。
文句有表现力是指语句能给读者更深层的意思,写文章时不能把话说尽,不要把意思全部浮露在字面上,应该在必要的地方含而不露,以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有文采的文章,一般要达到以下几点:
①善于引用名言,用得恰当、妥帖,引文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语言洗练、纯熟,自然而流畅,幽默而含蓄;③借助自然景物来表情达意,或比喻,或联想,或拟人,善于由此及彼、以物喻人;④句式富有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反复,或反问;⑤构思有意境,表达藏而不露,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本节主要讨论有关语言的锤炼的问题,如语言的整齐与变化、句子的松和紧、衔接与呼应等。
一、语言的整齐与变化
。汉语讲求整齐,整齐的核心是对称。整齐、对称的语言我们叫它整句。语言运用中排比句、对偶句都是整句。相对地说,对偶在现代散文里用得比较少,用得比较多的是排比,而排比是锤炼语言最常见的手法之一。我们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以强化,感情得以加深,这种修辞称为排比。
调整一组语句,使之组成排比句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语句中本来就含有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它们能构成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句式来使它们对称、对应的方法组成排比句;如果做不到句式的对称、对应,可用重复其中一些词语的办法组成排比句。
第二种情况是语句原来就只有一层意思。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原来的意思分解或扩展成几个侧面来说,也可以在原来意思的基础上,组织同样句式的几句话来陪衬、烘托。排比句可用于句子和段落,分段内排比和段与段的排比。用排比句说理,可层层递进,增强语势,贯通文气。用排比句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运用排比句有特定的修辞效果,但也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篇文章有如一首乐曲,应该有起有伏,倘若一味唱“高调”,“高调”也就不成其为高调了。
。排比里含有重复的因素,但过多重复会使人感到单调,因此有时还需要适当的变化。在写作时,一定要善于根据所要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词语、恰当的句式,以节奏的变化、语气的转换,达到相应的效果。

第三节 语言的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kuan1431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