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皖风行动”传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皖风行动”传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皖风行动”传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本次实践活动以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契机,从7月9日到7月19日,“皖风行动”一行八人在院党委副书记周宇晗的带领下先后赴安庆市、黄山市的七个区县,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活动和主题宣传活动,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一路走来,我们感慨颇深,很多问题值得深思,传承非遗、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皖风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传承发展保护法制
“非遗”虽是一个新的名词,自2003首次在我国提出到2008最终被确认以来,已在生活中使用频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我国05年颁布实施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采取申报制度,建立国家、省、市、县级四级名录体系,自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已取得相当可喜的成绩。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这种新生的事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皖风行动”团队以文化遗产日为活动契机,开展了以省内部分地区非遗保护现状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历经两周,涉及安庆市、黄山市及其六个区县。面对工作中遇到的严峻的问题,我们不禁发出感慨,传承非遗,任重而道远!
社会文化从来就不仅只和文化有关,而是与整个社会环境、政府职能、社会文化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贺学君曾指出:“每个民族事项背后都有一种核心价值,有自己产生的最早的原因,正是这些本质的东西塑造我们看问题、看事物的方法”,从这个角度也证明了保护非遗的价值。我们应该传承民族经典,它们代表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高超技艺以及在此过程中享受的丰富的文化生活。
而在保护工作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在我们调查的区县中,有不少文化局的领导自己也表示目前的工作主要围绕申报而展开,不少地方把申报非遗当成地方的一个看点,申报积极、包装积极、表演积极,甚至没有拿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的可行的保护措施,这种重申报、轻保护的做法能不能达到我们的初衷,能不能真正地保护非遗呢?这种表面工作不但不能起到丝毫的效果,反而拖延了保护时机,由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传身授的,一旦错过时机,错过了那些身怀绝技的老人,再谈保护传承,真正的文化遗产也就随之消失,在世界上销声匿迹。
采取申报制度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我国民族之多、地域之广、传统遗产之丰富,使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全部的申报工作,只是根据非遗的濒危程度及保护现状而做一些紧急性的抢救。为了达到传承的目的,也有学者提出了普查备案制,但我们在各地的调查中,很少看到这
[1][2][3][4][5][6]

““皖风行动”传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文由公文X234---,并不表明我们授权您使用该文,因从使用或转载《“皖风行动”传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如该文注明了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谢谢您的合作!
====>>回到《社会实践论文》首页查找更多相关文章<<====

样的地方性资料,甚至没有。这就把非遗保护的工作投向了制度层面。
在传承保护中,也会出现了一些“变异(易)”,文化本身的发展当然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值得高兴,可这中间往往会有不少认为因素。产业化的生产是对文化的一种糟蹋,这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埋没,也是民族文化的否定。传统手工技艺本身就是非遗的重要

“皖风行动”传承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