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及现实意义.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曾国藩一生潜心治学,博览经史子集,深究宋明理学,是近代大家,治学成就斐然。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是诗词对联高手,当时就有很多人求他写对联及墓碑铭。他的著作有《经史百家杂钞》《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文字多达两千万字;成为晚清三大奏折高手。曾国藩一生学术成就皆来源于“治学”,其治军为官之道也来源于“治学”。其家书中有关治学的众多言辞反映其严谨的治学思想与品格。学习曾国藩的读书治学之道,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治学目的,找到良好的治学方法,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治学成效。一、曾国藩的治学思想(一)曾国藩论治学目的每个人治学都有自己的目的,或跻身仕途,或发家致富,或陶冶性情,或消遣自娱,或著书立说以警后人。曾国藩对治学目的有明确的论述。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是为了进德修业,“读书不求官”[1](171)。他认为“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2](P324)。曾国藩虽然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位进而得以升迁的, 但他对箝制心智、残害性情的科举制度的弊端却有着深刻认识。在给诸弟的信中,曾国藩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2](P1307)一方面,他继承了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对个人来说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人”“君子”以至“圣人”。另一方面他又不拘于“性命”“道德”空谈,指出读书是为了卫身谋食,因为卫身谋食是人最起码的生理需要, 如果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士人劳心与农工商劳力本质都是一样的,即“求食谋生”,从这里可以看出,曾氏的读书目的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其次,从社会与国家层面来说,是为了经世致用。曾国藩发展了“经世致用”学说,提出了读书的最终目的:“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 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干涉,则读书何用? 虽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3]他认为,学用脱节、知而不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何异于书呆子? 读书最终的目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改变世界,不是造福自己而是造福国家,是为了用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做到学用一致,知行合一。为一体之屈伸而读书者,虽有所成,但只会是小成就;为报国为民而读书者,虽路漫漫,但必将成就大业。由此,曾国藩能够提出读书的最远目的是报国为民,已实属不易。从这里可以看出曾氏的读书观具有终极性和根本性。(二)曾国藩论治学内容治学目的确立后,就必须要解决治学对象与治学内容的问题,即到底选择什么来读的问题,曾国藩对治学的内容在其家书中也多有提及。,主要是经史。曾国藩认为社会科学的书是要读的,其重点是经史。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文化思想的结晶,它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具有超时代性、超种族性、超文本性。从经典中可以读出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从史书中可以读出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读出人生的命运沉浮。经史能够启迪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品位。他提倡熟读、精研经典,他在读书计划中把《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列

试论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i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