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临床应用
针5肿瘤科
李娟
CONTENTS
1
华法林口服抗凝剂
2
口服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3
特殊情况的华法林抗凝处理
4
口服华法林抗凝剂量与临床监测
华法林口服抗凝剂
华法林制剂的药理作用:这是一种起间接作用的抗凝血药物,能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灭活肝脏微粒体的维生素K,抑制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FⅡ、FⅦ、FⅨ、FⅩ合成,产生抗凝血作用。
药动学特点:经口服胃肠道吸收快,正常摄食亦不影响其吸收,其生物利用率可达100%,口服经12-24生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为72-96h,抗血栓形成的最大效应为6天,单次给药持续时间为2-5天,多次给药持续时间为4-5天。T1/-,主要经由肝脏微粒体代谢,并经尿液和粪便排泄。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仅口服有效,奏效慢而持久,对需长期维持抗凝者才选用本品,需要迅速抗凝时,应选用肝素,或在肝素治疗基楚上加用本品。 ,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
华法林口服抗凝剂
药物相互作用
与阿司匹林、甲苯丁脲、胺碘酮、西咪替丁、甲硝唑、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增加抗凝血作用
还须注意此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慎用,也可增强或降低抗凝血作用,极易产生胃肠道出血。
与链激酶等纤溶酶原激活剂合用易于产生患者的严重性出血
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胃制酸药、螺内酯、维生素K、雌激素、避孕药合用可降低凝血作用。
华法林口服抗凝剂
禁忌症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开放性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机器手术或术后3天的患者尤其是神经外科手术、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其它部位出血、严重高血压及肝肾疾病、急性心包炎、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脑动脉瘤、大月份妊娠。
华法林可通过胎膜致畸,甚或导致流产或死胎;于妊娠早期服药可产生“胎儿华法林综合征,表现为”严重鼻发育不良、骨垢分离、视神经萎缩及头小畸形等
服药时患者可产生出血,偶尔出现恶心、腹泻以及罕见过敏等不良反应。一般认为产生出血常与此药用量偏大有关。对于因用量过大而出血患者可给予维生素K或新鲜冰冻血浆来逆转该药和抗凝血作用。
仅限口服,初始计量3-5mg/d,持续服药2-5天后根据INR调整剂量,而维持2-5mg/d治疗。
通常TINR以为宜,对老年人和有出血高危层面的病例,初始计量要从2mg开始日一次,-2,5。对置入机械瓣膜或反复发生全身血栓栓塞的病例,-。
口服华法林与国际标准化比率
我国国人心房纤颤的抗栓研究中,华法林维持量3mg/d。如临床上需要迅速抗凝治疗,可采取肝素+华法林联合应用4天以上,当检测INR达抗凝目标范围持续2天以上可开始停药。
及时进行INR的准确监测:中国人华法林初始计量建议为3mg,目标INR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3,大于75岁的老人和出血高危患者初始计量应从2mg开始,。-
住院患者,第1、2次服药后无需监测,第3次服药后开始每日测定INR,如连续2日INR在测定范围内,改为2次/W测定,1周后INR稳定可过度到4W1次。门诊患者,用药前常规测定INR,,,待7天后复查,若与基础水平比较变化不大可增加1mg/d。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连续两次),每4W查1次。
INR异常时的处理:当检测INR刚超过治疗目标范围时可于每周华法林用量的基础上减5-20%而不改变每周的使用次数,并注意监测INR是否已恢复治疗水平,同时寻找有可能使INR升高的因素。
若检测INR明显升高并在4-10,,须暂停口服华法林1-6天,待重新开始用药时,也应注意减少每周的用量和进行密切监测。患者存在高危出血倾向或发生出血时,应迅速采取积极措施,从而降低INR,包括使用VK1、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浓缩物、重组凝血因子FⅥa。
应用VK1可静脉、皮下注射或口服,但静脉注射偶尔可见过敏反应,口服则有效性容易预测相对安全,但起效较慢。INR5-9时,VK11-;INR>9时,VK1加量为5mg。倘若急切需逆转患者的抗凝作用,可采用缓慢静脉注射。
A
B
口服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
慢性冠心病
心脏瓣膜修复与置换治疗
心房颤动
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
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通常均需采用起效快、半衰期短,可经静脉或皮下注射的抗凝药,据此则
华法林 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