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推广会议
风险内控监管法规
二o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中国·北京
目录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 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 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1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2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2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3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3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4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4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7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5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5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5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6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64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67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72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83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84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
财会[2008]7号
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
风险内控监管法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