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播剧看影视剧翻拍现象
【摘要】所谓“翻拍”,就是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走红后,继而又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即影视通拍。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不同形式的艺术,满足的是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①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内容的不同需求及表达效果的差异性决定了影视艺术的不同形式,而每一种艺术形式又制约了作品本身意图的表达。所以,只要现实中存在不同的观看需求,就意味着存在不同艺术形态的生成动力。
【关键词】影视剧翻拍“剧二代”嫁接与互用
2010年的影视剧市场,翻拍剧无疑占据了主角地位,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当年的翻拍剧占据50%之多。而今年更是翻拍剧风生水起的一年,各色翻拍剧势头正劲。
2011年的电视剧市场集合了“翻拍古典名著、乘胜追击谍战、偶像再接再厉、琼瑶卷土重来”几大特点,翻拍的新剧有最颠覆的新《水浒》、最前卫的张纪中版《西游记》、最创新的“海岩三部曲”《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永不瞑目》、最挑战的《京城四少》、最悬疑的《风声传奇》、最偶像的《新还珠格格》和最唯美的《山楂树之恋》。更有网友发挥想象力给其起名为“剧二代”,意为现在的电视剧几乎都能找到有血缘关系的“爹妈”,制作方试图以“啃老族”的姿态冲击市场。②对于蔚然成风的翻拍剧,究竟是致敬还是模仿,是继承还是颠覆,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分析。
一、“剧二代”的界定与类型
所谓“翻拍”,就是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走红后,继而又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即影视通拍。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不同形式的艺术,满足的是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只要现实中存在不同的观看需求,就意味存在着不同艺术形态的生成动力。根据近些年的影视作品,按照影视体裁的不同,可将影视翻拍分类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类是由文本作品先拍成电影作品并获得高收视率与好评,然后加些内容添些情节便拍成了同名的电视作品,例如:《建国大业》、《风声》、《唐山大地震》、《杜拉拉升职记》等。
第二类是先由文本作品拍成电视剧作品,稍后再衍生出同名电影,这两年与其相关的作品有《潜伏》、《将爱情进行到底》、《武林外传》、《奋斗》等。
第三类是同名电视剧间的翻拍,在这一类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大名著被拍了又拍,比如继83版的《红楼梦》后,有了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而《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也同样经历了几个版本的更新换代。
第四类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就是续拍。一部戏走红后,创作者们就费尽心思再接再厉的拍,直到不能再拍为止,比如《还珠格格》有了第一部后,便接着有了第二部第三部,今年更有《新还珠格格》即将上映。③
第五类可以概括为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三重翻拍。如《三重门》拍摄历程,先是拍出《三重门导演手记》的纪录片,意在展现韩寒的生活,随后又在韩寒亲自改编剧本的基础上拍摄了8集电视连续剧《三重门》,一段时间后又拍成了电影。
第六类是广告片和MTV的翻拍。比如,经典的南方黑芝麻的广告片套拍,宋祖英的《苗山明月》、《家乡有条猛洞河》、《龙船调》三部MTV同时在湘西的套拍。
二、影视翻拍剧中各艺术形式的嫁接与互用
在影视艺术近百年的长河中,翻拍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词汇,也是近几年才盛行的现象。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内容的不同需求及表达效果的差异性决定了影视艺术的不同形式,而每一种艺术形式又制约了作品本身意图的表
从热播剧看影视剧翻拍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