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身边的两位魅力女人
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一栋老式灰色将军楼里,住着一位腿有点跛的78岁老太太,她是国际蚕桑学界知名学者、教授,名叫徐静斐,是中国美术巨匠、画坛宗师徐悲鸿先生的长女。徐静斐生母蒋碧微1978年病逝于台湾,而比徐静斐仅年长6岁,陪伴徐悲鸿度过8年幸福生活、现任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是徐静斐的继母,今已84岁高龄。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徐悲鸿绘画事业的伟大东方女性,用她巨大的付出与高尚的人格魅力演绎出一对母女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之歌。这两位徐悲鸿生前至亲至爱女性的高尚人品,增添了巨匠传世之作的无穷魅力。
在病危父亲床前,
她读懂了一个19岁女孩
徐悲鸿与蒋碧微育有一子一女,即徐伯阳和徐静斐(小名丽丽)。丽丽13岁时,在重庆中大附中读初中。1943年,徐悲鸿在重庆磐溪租了一个地主花园,筹办了中国艺术学院。学院类似研究院性质,招收培养当时国内一大批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美术绘画界精英。他们中有郁风、费成武、张倩英、卢开祥、陈晓南、李瑞年、冯法祀等。暑假,徐悲鸿组织学生到风景旖旎的都江堰、灌县青城山写生。假期闲着无事的丽丽和哥哥徐伯阳得到父亲允许,随同学画画、玩耍。青城山上恰有一棵两人才能抱过来的大树,父亲当即欣然命笔,以树为素材,画成一幅大型的画。丽丽跟着大家同画同吃同住,她很快发现父亲身边总跟着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经打听得知女孩便是学院
19岁的图书管理员廖静文。
在丽丽的第一印象里,廖静文含蓄文静,每日把许多时间花在练书法和看文学书籍上。这或许是父亲的作用,他每刻意培养一个人时,都是叮嘱其从练书法开始。在青城山写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性格活泼的丽丽与哥哥、廖静文、郁风等一起唱歌跳舞,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凭直觉,丽丽感到她和这个19岁女孩有不少共同语言。
由于1937年徐悲鸿就与蒋碧微分居,名存实亡的婚姻导致一代巨匠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加上生活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餐,在教学任务的重压下,徐悲鸿仍忘我地工作,使他在1944年夏秋交替之际,患上严重的肾病和高血压,住进重庆高滩崖一所医院。医院向整日守在病榻前的廖静文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廖静文感到天快要塌下来,哭成了泪人。徐悲鸿当时作为国民党党部聘请的教授,薪水极高,每月
300大洋,可他每月的薪水都被蒋碧微托人一分不剩地取走,徐悲鸿治病面临着经济窘境。后在他两个老朋友的资助下,住院费才得以支付。
在医院的100多天时间里,廖静文吃的是徐悲鸿的剩饭菜,为省下加床钱,廖静文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这一切都被周六前来探视父亲的丽丽看在眼里。丽丽看到病床上的父亲瘦得皮包骨头,忍不住泪水在眼眶打转。徐悲鸿看丽丽面黄体弱,心疼地问廖静文还有吃的没有。廖静文拿起床头柜上一个饼干盒,里面只剩一块糟米糖,丽丽仅吃了半块,她想留点给廖静文充饥。天快黑了,徐悲鸿催丽丽快回学校去。廖静文送丽丽走了好长一段路,分手时对丽丽说:“爸爸病情稳定,你要好好学习。身体不好,让你妈妈多增加点营养。”丽丽听了心里一阵热乎,一天的所见所闻,她觉得廖静文很有亲和力,她也更加明白了这个女孩敢于放弃金陵女子大学学业,摒弃来自家庭和外界的世俗压力,全身心照料年长她28岁的父亲,为的不是名和利。
在烽火岁月,继母引导她走上革命征程
丽丽上初三时,有一天因学费问题与生母蒋碧微发生争执,她卷起衣服,跑到刚出院的父亲那儿住了一个多月,父亲答应她开学时双倍给她学费。那些日子里,徐悲鸿睡木板床,她和廖静文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徐悲鸿因有肾病,每天只能吃蘸点酱油的青菜。生活如此艰辛,还要拖着病体去沙坪坝给学生们上课。这段时间,徐悲鸿和廖静文的进步思想及对共产党的较高评价,开始影响丽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945年12月,在几名重庆名流的见证下,徐悲鸿以100万元和100幅画赠予蒋碧微,作为“子女抚养费”,正式与其离婚。次年3月,在郭沫若和沈钧儒两位先生的证婚下,徐悲鸿终与廖静文喜结伉俪。还在住校上学的丽丽此后便一个周末去父亲处,一个周末去生母处“改善生活”。对丽丽选择人生方向产生巨大影响的是1946年2月,包括父亲和继母在内的300多名进步人士联合签名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进言》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独裁。进步人士的震撼举措令国民党特务机关恼羞成怒,反动派写了封恐吓信并夹着两颗子弹,寄给徐悲鸿,但徐悲鸿夫妇俩并未退缩。此时适逢郭沫若受周恩来嘱托,从延安带来小米、红枣等营养品看望徐悲鸿,徐悲鸿激动地说:“我签的名我要负责到底,决不退缩!”父亲和继母的大智大勇,也极大地震撼了丽丽,对她不久后选择革命道路,
点燃了指路明灯。不久,丽丽拒绝了生母要她一同去台湾的安排。
1946年7月,徐悲鸿因要担任北平艺专院长一职举家迁往
徐悲鸿身边的两位魅力女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