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产业如何应对老龄化
【摘要】老年产业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紧密联系,政府推动老年产业发展是民生义务,更是执政责任。在老龄化趋势下,应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调整产业机构,提高有效供给,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和推动地区老年产业发展。
【关键词】老年产业老龄化国外经验
日本老年产业发展状况及成功因素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各项需求日益增长,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老年福利事业已不堪重负。为应对来势迅猛的“银色浪潮”,日本从老年产业政策到养老保障模式均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大力引导民营企业进入老年事业,从而使日本老年产业的产值在近30年间始终保持每年4%~5%的较快增长速度,预计到2025年左右,日本老年产业将拥有1兆美元左右的经济总量。①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的政策法规为老年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政府对社会资本进入老年产业采取大力支持的态度,确定了一项基本原则,即由市场来提供老年人的大部分需求。日本政府通过颁布《民营养老院设置和运营指导方针》等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了养老机构的设置和运营、老龄商品的研发和销售等行业标准,形成了老年产品市场的初步规范,有效推动了老年产业的发展。
其次,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和产品交流平台。为完善涉老企业的经营环境,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一是地方政府定期举办老年产业博览会,扩大老年产品的影响力,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直接了解和选择老年产品的平台。二是从企业融资方面对涉老企业进行支持。可以提供最长贷款期限为50年的信用贷款,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50%。②三是为从事老年服务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特别是对符合一定规模和要求的养老机构,政府每年提供相当数量的税收返还、专项奖励和补贴。四是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早期,就为老年产业和老年设施预留发展用地。通过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避免了土地的市场化竞争推高老年产业的土地、租金等经营成本。
再次,建立专业技术认证制度,提高老年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在日本,养老护理服务是令人尊敬的行业,其从业人员为充分满足老年人较高水准的养老护理需求,必须在《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的规范下通过专业考试才能持证上岗。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从业人员基本具备了医疗急救和护理、饮食营养、心理咨询、功能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中国发展老年产业的区域优势
老年产业是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和社会进步程度。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也始终将老年事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和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南通及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事业负担沉重。借鉴日本发展老年产业的成功经验,把老年事业从社会负担转变成欣欣向荣的老年产业,是南通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南通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和上海隔江相望,北靠苏北腹地,西接长江中上游内陆城市,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随着苏通大桥的通车以及沪通铁路、崇海通道的建设,南通从交通网络的神经末梢一跃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完全融入了上海一小时核心圈。近期
老年产业如何应对老龄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