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预防院内感染.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预防医院内感染
主讲人:高小娟
感染疾病科
2014年6月10日
学习目标
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知识
消毒与隔离
掌握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标准预防
一、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知识
1、医院内感染的定义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医院内感染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分类(医院内感染可按病原体来源、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等方法进行分类)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外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病人与病人之间、
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者是通过水、空气、医疗设备等引发的间接感染。
3、主要因素
医院内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环境污染严重,各类患者聚集,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医院内易感人群多(如慢性疾病、恶性疾病、化疗病人、年老体弱者为医院内易患人群)抵抗力低下,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而易诱发感染。
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导致人体的菌群失调,增加了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侵入性诊疗方法的使用,增加了患者因器械污染、皮肤黏膜损伤等。
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都导致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内感染
减少侵袭性操作
减少开放式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
缩短住院时间
感染链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切实做到: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二、消毒与隔离
消毒是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重要性: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1、消毒的定义
(一)消毒
2、消毒的方法分类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
(燃烧法、干烤法、煮沸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法),光照消毒法(日光暴晒法、紫外线灯管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过滤除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擦拭法,熏蒸法,喷雾法。
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根据消毒的效力:
1、高效:戊二醛,福尔马林,环氧乙烷,过氧乙酸。
2、高、中效:含氯消毒剂。
3、中效:乙醇,碘酊,碘伏。
4、低效:氯已定(洗必泰)。

预防院内感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luyuw9
  • 文件大小2.68 MB
  • 时间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