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贤母子三人魔窟脱险记
编者按:15年前,《重庆晚报》资深新闻工作者贾昭衡同志,曾在老《炎黄世界》1996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山城重庆解放前夕,在举世震惊的11?27大屠杀中,有32名革命志士和两名小孩从人间魔窟白公馆和渣滓洞成功脱险,文中有许多的《红岩》一书也不曾披露的惊险情节。文章刊出后,颇受广大读者关注,希望进一步了解详情。
贾昭衡同志是位有心人,15年来他在报社专业工作余暇,利用各种机会,陆续访问了成功脱险的人士或其家属,写成一部共4万多字、充满血泪的《红岩志士杀人魔窟脱险纪实》,仍交由本刊发表。由于本刊目前暂出双月刊,篇幅有限,无法对这部精彩作品进行连载,只好忍痛割爱,由作者另行处理,只选择其中部分精华章节,加发多幅照片予以刊登。希望广大读者注意。
1949年末,在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中,先后有34名革命志士(含两名小孩),竟然从高墙紧围、电网密布、岗亭耸立、特务成群的“人间魔窟”里,从枪林弹雨和熊熊烈火中成功逃脱,且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令人触目惊心、感叹万分的逃生奇遇。
下面记载的是这34人中两名儿童――郭小波、郭小可和他们的母亲郭德贤死里逃生的故事。
2006年9月,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家属院里,当年从白公馆脱险的唯一成年女性、共产党员郭德贤老人,坐在家中客厅,平静地向笔者讲述了她一家三口万幸逃脱虎口的经历。这时,郭德贤已经离休多年,离休前她是重庆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
郭德贤是1939年加入共产党的,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当时,她身边正带着四岁的女儿郭小波和两岁的儿子郭小可,母子三人竞一起押解到重庆,先关押在渣滓洞监狱,一周后转到白公馆监狱。在监狱中,他们吃尽了苦头。
1949年11月27日那一天,郭德贤母子三人是怎样逃出魔窟的呢?原来,关押在白公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陈然、刘国志(“志”为代替字,应该为一个“金”旁加一个“志”,电脑上打不出来――作者注)、王朴、罗广斌、郭德贤等,都是擅长统战工作的老手。还有杨其昌、周从化、王国源等民革的干部,见多识广经历十分丰富,极富有斗争经验。这些人没有放过任何机会,苦口婆心地劝导狱中那些尚可救药的看守,认清形势,弃暗投明。
工夫做到家,一些过去干过一些坏事的看守确实有了一些悔悟表现。如河南籍少尉看守杨钦典,开始力所能及地为难友传书送报、寻医要药、延长放风时间。因抢劫军统货车而被关押在白公馆的“浑水袍哥”李育生,刑满后特务怕他出去泄漏狱内机密,便留他在白公馆伙房里打杂。此人经革命者教育后,也时常为难友们传递狱内外的消息。
11?27大屠杀当晚,由特务杨进兴、雷天元组织,在白公馆外面惨无人道地屠杀了好几批革命者。当他们正想着如何屠杀剩下的19名包括郭德贤母子在内的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二处寄押的囚犯时,雷天元突然接到渣滓洞监狱看守长李磊打来的电话:“渣滓洞这边囚犯太多了,―下子处理不完,你们赶紧派人过来支援一下!”
一向残暴的雷天元倒真顾全“大局”,赶紧带了些特务驱车匆匆忙忙赶往渣滓洞。临走时,他叮嘱杨进兴,暂时代管剩下的19名囚犯,待他们回来再处理。
此时,解放军的炮声已在重庆市郊隆隆响起。生性狡诈的杨进兴,知道自己血债累累,万―被解放军抓住,十个脑袋也不够抵债的。他左思右想,剩下的囚犯反正不归自己管辖,还不如争取时间,早点逃命。于是,他揩揩血手,赶紧回家收拾好包袱,又赶回来领了赏钱,并指挥剩下的看守将二处寄押的
16名男犯统统集中到楼下2室,女犯郭德贤及其两个孩子仍然关在楼上。
做完这一切,杨进兴给还在渣滓洞的雷天元挂了个电话:“我们任务完成了,奉命马上撤离。你们寄押的犯人,请急速来人处理。”说完不顾雷天元好言央求,只让当天值日的看守杨钦典加上李育生留下照管,便带着一帮看守一哄而散,自寻生路去了。
留在白公馆的杨钦典和李育生,见杨进兴一伙一走,哪里还有心思照管。见狱外还留有一个警卫排,二人一商量,就私下离开了白公馆,往监狱后面的歌乐山顶爬去,也想乘车往成都跑。可上山之后,既不见杨进兴一行,也不见来接人的车,李育生便对杨钦典说:“不如下山回白公馆,能救出些人来,也是我们眼前的一条生路。”杨钦典有些犹豫,说:“外面警卫排还没有撤走,弄得不好当场就有杀身之祸。”
他嘴上这样说,心里还是掂量了―下,觉得李育生说的似乎也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于是,他就和李育生一起摸黑下山,回到了白公馆。
而此时,罗广斌等16名男犯被紧锁在楼下牢房里,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既不杀也不放,又不见有人来管,个个心里疑云翻滚。恰好,见李育生、杨钦典朝牢房走来,罗广斌便趴在窗口里将手一招,“杨班长,你过来。”
待杨钦典来到跟前,罗广斌探出头问道:“把我们集中到这里,下面的戏怎么唱呀?”
大概杨钦典还没有最后拿定放人的主意
郭德贤母子三人魔窟脱险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