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无骨花灯针刺图案的文化意蕴研究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素有“华夏一绝”的佳誉,不同品种的花灯针刺图案体现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心理映像。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花灯的图案在传播民间故事、文学作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仙居无骨花灯针刺图案文化意蕴
无骨花灯是仙居独特的文化遗产,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灯品》中云:“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1]流光溢彩的仙居无骨花灯周身皆由各种针刺花纹图案的纸片粘接而成,通体无一根骨架,娇小玲珑,古朴雅致。
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每一年进贡仙居“皤滩花灯”十对,寓意“十全十美”,尔后宋元明清历代均循此例向朝廷进贡花灯[2]。仙居人把无骨花灯称为“神灯”。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一位仙女看见一个秀才在山里迷了路,就把一盏小小的花灯送给了他,助他安全回家。秀才到家后,凭借着记忆制作了一盏小巧玲珑的无骨花灯,使得这种技艺在当地流行开来。在现存的部分古民居窗框上,仍雕刻有仙女送灯图案。甚至在当地很多大户人家的老宅等都嵌有木刻的花灯,就是为了纪念神灯
[3]。但也有人说其制作工艺是在唐代“安史之乱”时,由两名逃难至仙居的宫女所带来的。这些说法都为花灯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历经千载,花灯针刺图案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刻反映和鲜活记录,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
一、不同种类的花灯针刺图案与民俗文化的心理映像
花灯的针刺图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作出来的民间文化,是劳动者对某些事物的共同认知,通过其外部的形态和心理映像相结合进行一定的展现。它的产生和传承适应了人们在心理上的一些需求,是民众美好愿望的一种真情流露。花灯图案蕴藏了地方文化空间视域下丰富的种族记忆。
仙居无骨花灯的图案丰富多样,有图腾崇拜的龙凤花纹、有生殖祈盼的石榴生子图样、有传统的“福禄寿”的吉祥图样、有讲究阴阳相生的八卦图纹、有神话传说人物形象,还有各类花鸟、人物图案等,极具民俗文化意蕴。
(一)龙凤图案与图腾崇拜的民俗文化
龙凤图案在针刺无骨花灯的图案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如有龙凤贡灯、龙凤台灯、龙凤宫灯等,都有龙凤图案,寓意龙凤呈祥,是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安乐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与企盼。
龙凤图腾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图案文化中一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充满特有的神秘色彩和浓郁的民俗气息。龙图案作为一种文化的凝结和沉淀,已渗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深入国人的潜意识中[4]。除了龙,凤在民间也有着和谐、和美的民俗象征。“?P凰来仪”、“凤凰于飞”,这种理想化的灵兽被视为祥瑞。花灯中龙图案的大规模出现与皤滩镇当地深厚的“龙”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整条古街经依然保留着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而形成的龙形古街,恰似一条蜿蜒而卧的巨龙,西龙头,东龙尾,中间段则弯曲成龙身,而龙头所对之处也恰巧是五溪的总汇合点,这正巧和了古人的图腾崇拜之说,是带有意向的审美文化观点。在龙尾之处的一座座飞檐马头墙与砖雕牌坊的门罩上雕刻着一组组龙凤呈祥的图案。可见龙凤图腾崇拜对皤滩本地的影响之久,这种民俗文化图腾崇拜体现在花灯针刺图案的创作上。
(二)“生子”、“送子”图案与生殖崇拜的民俗心理映像
中国
仙居无骨花灯针刺图案的文化意蕴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