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22岁中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际,被指控讥讽新法而下狱,后贬居黄州,心中倍感委屈和失望。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其间,因病求医于庞安常,庞安常是个聋子,但不屈于命运,医术高明,
善解人意。东坡病愈后,邀庞安
常同游清泉寺,见寺旁兰溪西流,
似有所悟,再看身旁的庞安常,
思绪万千,不由诗兴大发,
写作此词。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缘由。表明此是一首记游之作。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译:山下那短短的兰芽浸入小溪,松林里一条沙路干净得没有一点泥。暮色中阵阵春雨刷刷地下,远处传来杜鹃的哀鸣声。
上片:
写景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上片:写景
主要内容:描写暮春三月兰溪雨后的景色,烘托一种凄冷的氛围。
析: 1. 前两句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2. 赏析“萧萧暮雨子规啼。”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暮雨”可理解为傍晚的雨或暮春三月的雨。“子规啼”:杜鹃哀鸣。“啼”哭,出声地哭。暮雨萧萧,子规哀鸣,这是一个凄冷的环境,虽是写实景,从中我们读出了诗人贬官黄州期间的悲凉心情。
析:1.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话怎样体会?(了解)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河水自西向东流,长江黄河均如此。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赞叹,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苏轼毕竟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又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
析:2. “白发”、“黄鸡”其出处介绍。(了解)
谁道使君不解歌,
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
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
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居易《醉歌》
白发:表示岁月催人老;
黄鸡:鸡啼天明,新的
25.浣溪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